“大家出门注意翻面儿,注意火候,带上孜然、辣椒面儿,千万别烤糊了。我们是奔跑的五花肉,我们为自己带盐!”成了最近这段时间微博、微信上最火的流行语。
自7月18日入伏以来,为了不让自己“烤糊”,人们涂防晒霜、喝凉茶、吹空调……使出浑身解数抵御酷暑。
就像炎热的天气一样,与夏有关的消费市场迎来一年中的最好光景。
但在全国普遍高温的情况下,我区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夏天却并没有那么“凶残”。走访中记者发现,降温、防暑食品在呼和浩特备受人们青睐,但由于今年夏季温度偏低,导致电扇、空调、凉席等销量并不像想象中一样迎来销售高峰。
有些市场“上了火”
“现在正处销售最高峰,一天可卖掉几十斤绿豆。”8月3日,某杂粮销售公司一线售卖员刘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除绿豆外,菊花、莲子芯等祛火类茶叶销量也直线上升。一位茶叶销售员告诉记者,因天热人们一般不喜饮热水,夏季本来是茶叶销售淡季,但菊花、莲子芯等清火类的茶叶走俏,销量比过去增加约一倍。
同时,夏季养生蔬菜也相当受欢迎。8月11日上午,记者在金桥开发区的联华超市内转了一圈,苦瓜、冬瓜这些养生蔬菜被放在了醒目位置销售。店主说,入夏以来,每天最好售卖的就是苦瓜。“每天光苦瓜要卖十几公斤左右,其他季节也就是几公斤,现在大家都很讲究养生。”
酷暑难耐,没有什么比待在水中更惬意了,首府各大游泳馆成了人们的避暑胜地。
青城宾馆游泳馆的售票员称,自6月底以来,顾客流量明显增长,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有时需要排队才能进场。首府其他游泳馆也是人气火爆,动辄数百乃至上千元的游泳卡销量明显上升。“天热嘛,来游游泳,既能避暑,又能健身,还能缓解一下压力,一举多得。”市民宋先生说。尽管不是周末,这家游泳馆里还是有不少人在游泳。
火热的不光是游泳馆,集吃、喝、娱乐、消费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场也是人气爆棚。这些大型购物中心,凭借良好的环境、一站式消费,成为夏季市民消暑的新选择。
临近中午,维多利摩尔城的各美食店也是人声鼎沸,长长的走廊上人们摩肩接踵。一些餐店门口更是排起了等座的长队。一家经营川味快餐的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生意特别好,中午高峰期吃饭的人要排长队,平时只有周末才有这种情形。
呼和浩特万达广场的大门,仿佛进入清凉世界。商家也趁机推出各项活动,吸引纳凉市民掏腰包。漫步步行街,5折、特卖、清货等促销招牌随处可见。不仅在实体店,网购同样火热,各大电商纷纷推出了夏季促销活动,满减、打折、清仓让人应接不暇。
有些商品“着了凉”
据中国天气网内蒙古站透露, 7月中旬以来,内蒙古多降水天气,雨带横亘全区大部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湿度较大,天气凉爽。从7月20日以来,内蒙古大部地区都在阴云密布的笼罩之下,高温消退,连阴雨当道。随着阴雨天气的持续,全区气温也急转直下,呼和浩特7月末平均气温只有20℃左右,巴彦浩特、集宁、东胜等西部城市甚至不足20℃。
本应该艳阳高照、气温高升的“三伏”天变得十分凉爽宜人,但凉爽湿润的天气也浇灭了人们吃、穿、娱、购等“夏日消费”热情。
连日来记者发现,“不温不火”的夏天,让本应火爆的“热经济”“着了凉”。从冷饮到凉席凉坐垫、空调电扇再到防晒护肤品,销售都很平淡,出现了夏凉商品靠边站,秋季商品急上前的局面。
“往年一个夏天我能卖出近百箱的冷饮,而今年一半都没卖出去。”呼市某冷饮批发店老板孙女士说。每年夏季,冷饮销售应该进入“黄金期”,但今年冷饮市场在夏日里打了个不小的“寒噤”。
“前年,凉席、竹枕等商品十分走俏,隔几天就得进货,但今年从5月份开始,一周的销量也不过是几件而已,这都立了秋,现在看来也不会再有人买了。”在国贸经营夏日用品店主老杨说,今年从入夏以来,前来购买凉席、竹枕等商品的市民并不多,销售相比前年能下降50%,比去年下降30%。”
同时,在呼市几家家电卖场发现,各大品牌的空调、电扇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跳水”,而进店咨询、购买的顾客更是寥寥无几。据万达国美卖场一位促销员介绍,本应炎热旺销空调的7月,反而成了销售淡季。
“看的人多,走量不大。”一品牌空调销售人员陈女士说,“今年夏天没热几天,人们对空调风扇的需求也不强,销售也热不起来。”虽然这几日国美电器有活动,带动了一些销量,而与去年相比,夏凉电器的销售还是有些“凉”。
“凉”的同样有防晒市场。8月7日上午,记者在呼和浩特万达广场屈臣氏发现,前来购买化妆品的市民大多在了解和询问防晒护肤产品,商家也订制了不少赠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一个化妆品专柜服务员介绍,夏季防晒护肤产品很好卖,但与去年相比,整个商场化妆品专柜的生意都稍显清淡。
根据呼市气象台8月份主要降水过程预测:8月11—14日全市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8月17—19日全市大部地区有小雨;8月24—27日全市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立秋节令的到来,天气开始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将加大,“夏日经济”也将随之逐步降温。(记者 杨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