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人民医院率先开展肿瘤生物治疗成功突破1000例次
内蒙古新闻网  14-08-19 10:0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 据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消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并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研究所,率先在我区开展了采用自体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Dendritic cells, DC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及DC-CIK细胞等生物治疗技术治疗各类恶性肿瘤,成功突破1000例次,为我区治疗恶性肿瘤向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研究所所长高维实博士及他的团队,依托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在全区率先开展了自体DCs肿瘤疫苗和CIK细胞治疗各类肿瘤的研究,并从2005年起,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开展了DCs肿瘤疫苗、CIK细胞及DC-CIK联合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目前,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完成的1000余例次生物治疗各类恶性肿瘤的患者,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我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并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研究所,始终瞄准国际、国内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多项治疗新技术,包括:自体DC-CIK细胞联合免疫重建治疗恶性肿瘤、应用标准化肿瘤细胞株纯化抗原负载自体DCs进行细胞生物治疗,以及应用CIK细胞治疗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其中:一例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患者,经过采用黑色素瘤细胞株体外纯化肿瘤抗原负载大剂量DCs,并给予DCs-CIK细胞治疗,患者部分瘤体消失,病情稳定,并存活至今,存活期达36个月,经索引黑色素瘤肺转移患者存活期病例,该治疗病例的存活期在国际上还不多见。(通讯员:丁瑞、高艳伟)

  知识链接:

  肿瘤生物治疗概况:肿瘤生物治疗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根治肿瘤的治疗方式。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新型治疗模式,肿瘤的生物治疗以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在国内外大量肿瘤患者治疗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美国FDA已为细胞治疗开辟绿色通道,2014年初,美国权威杂志《科技》更把细胞治疗评为“2013年十大科技突破之首”。

  当前肿瘤生物治疗主要通过自体免疫细胞回输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国内外临床研究已证实,体细胞免疫治疗对包括乳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均有明显治疗效果。在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肿瘤生物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传统治疗方式联合应用,有效杀伤手术、放疗和化疗后机体残余的肿瘤细胞,对于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良好的作用。

  肿瘤生物治疗的适应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肾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原发性腹膜癌、白血病、皮肤癌、口腔癌、喉癌、鼻咽癌、舌癌、唇癌、耳部肿瘤、甲状腺肿瘤、恶性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

  细胞生物治疗的方案:

  1、术后患者治疗:术后应用细胞治疗可有效清除手术残余的微小病灶,并能清除血液或淋巴循环中游离的癌细胞,达到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作用;同时提高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降低合并各种感染的发生率。

  2、联合放疗、化疗:在患者放、化疗间期或治疗后联合应用细胞生物疗法,可降低放化疗带给机体的毒副作用和感染发生率,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针对放、化疗无效或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可以直接应用细胞疗法,可有效控制肿瘤快速增长,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以达到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细胞治疗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唯一希望。应用细胞治疗能迅速缓解部分症状,同时有效遏制肿瘤进展,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细胞生物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流程:目前,细胞生物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治疗、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治疗及自体DC-CIK细胞联合免疫治疗。治疗流程:机采或抽取患者外周血50—100毫升,在体外诱导抗肿瘤细胞(DCs及CIK细胞)并进行培养。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达到治疗剂量后进行皮下注射及静脉回输使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那达慕赛马上的英...
那达慕上的激情博...
呼伦贝尔大草原美...
警民那达慕
绿化荒漠 美丽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风车”飞转
内蒙古举行第二届村道赛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