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蓝天白云的故乡,这里是绿草红日的天堂。这里有深沉的呼麦、悠扬的长调;这里有豪迈的汉子和嘴上挂满酒花的牧羊人;这里还有美丽的姑娘和邀你到敖包做客的老大娘。来到这里,心不由得宽了、情不由得长了,总觉得非得是纵马由缰、饮酒高歌,方能抒发内心深处被唤醒的那份激动,总觉得闻不够、听不够、看不够。”
这是来自湖南日报社总编辑董岳林的肺腑之言。他说:“给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得非常好,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了,相信未来的发展会更好。比如,我们这次采访途经的小镇室韦,几年前还是很贫穷落后的地方,转眼间发展成有现代气息的时尚旅游小镇。其次,内蒙古各民族和谐相处,社会非常安定,民族团结也是一道风景线。还有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在采访途中,看到了坐落于陈巴尔虎旗的神华发电厂,并不像以往印象中的那样,烟囱冒烟、噪声扰民,也没有看到排放的污水,依然是满眼绿色。还看到了京藏高速路边正在栽树,打造绿色屏障,心里充满欢喜。”
作为游客,董岳林也有着一些心愿。采访活动,从呼伦贝尔到陈巴尔虎旗,再到室韦、额尔古纳,一路走来,他发现服务区极少,有时上厕所都成了问题。他希望内蒙古在旅游方面,能够更好地完善服务设施。另外,内蒙古的贫富差距还是比较大,湖南和内蒙古都处于发展阶段,同样都应该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
“湖南人民和内蒙古人民一样,都非常热情好客,欢迎广大内蒙古的朋友去湖南做客。”董岳林希望借助本报记者的笔触,向内蒙古人民作出邀请。(记者 邓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