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呼和浩特市启动了选派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即将向152个村派驻“第一书记”,这既是农村百姓的福音和派驻干部的机遇,也是助推首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和对党员干部如何走群众路线的深刻诠释,值得点赞。
农民生活质量、农村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在支部,支部工作的关键在于书记。我市此次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的目标就是着力推动“十个全覆盖”工作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帮助村级组织强班子理路子、解难题办实事,通过完成“四通”、“五化”、“五有”、“四提高”、“三转变”等具体建设任务,力争实现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和谐建设明显推进。这就为选派干部如何完成任务,怎样交上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指明了方向。
我们知道,驻村担任“第一书记”,责任重、困难多、压力大,不仅要有一颗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的真心,要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辛苦的意志和毅力,还需要摆正位置、找准定位,与群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面对面”的沟通,“零距离”的接触,如此才能更直接地了解鲜活的社情民意,实实在在地为百姓排忧解难,才能避免驻而不实、蜻蜓点水、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甚至虚于应付的工作态度,从而更好地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做到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相信,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的“第一书记”们能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把党的优良作风带到基层,为农村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带领百姓共同铺筑出幸福的康庄大道。(杨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