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在一天天缩小
如今,走进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简直不敢相信这里曾经是大片的盐碱滩。绿树成荫、阡陌纵横、湖泊遍布,一栋栋粉刷一新的二层小别墅映入眼帘,一幅文化特色浓郁的农村新景正在显现。新一代村民邬诚住进了建筑面积130多平方米的别墅,一个客厅、一个厨房、两个卫生间、三个卧室,地暖、煤气、自来水、下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政府补贴6.5万元,自己再掏13万元,这样优惠的房价城里没法比。”邬诚逢人便说。
农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了需求和可能,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承诺的可贵在于兑现,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年初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各级各部门都拿出了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积极行动起来。
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作实施以来,我区19个边境一线旗县(市)4万户贫困农牧户乔迁新居。今年,自治区将全部完成边境一线危房改造任务,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全额买单。
我区将用3年时间实施全区8868个嘎查村(场)街巷硬化,建设规模约2.6万公里,总投资约117亿元。计划贫困旗县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501个。
全区将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水平,财政补贴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截至6月底,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989.76万人,已经完成年度任务的99.98%。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让边远农牧区和城市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十个全覆盖”等系列惠民工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钱,花在了刀刃上,差距,正在一天天缩小。
和谐社区我的家
便利与和谐,是幸福社区的两个关键词。
每天雷打不动,62岁的白正月要到社区舞蹈教室跳1小时的舞,汗津津乐滋滋回家,买菜做饭,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忙碌的一天才算开始。婆婆85岁了,已瘫痪在床20多年,生活起居离不开人。新建的社区活动室离家也就几步路,环境优美,教师专业,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做家务,白正月觉得社区里的生活快乐而充实。
2013年以来,通辽市把提高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作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了11个街道、88个城市“幸福社区”的创建工作。
幸福社区什么样?大事小事不出社区就能搞定。走进白正月居住的科尔沁区西门街道团结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宽敞整洁的服务中心内,老人日间照料室、儿童托管室、文化活动室、矛盾调解室、法律咨询室一应俱全,还配备食堂和小诊所。足不出社区,居民在这里可享受就业和社会保障、社区救助、幼儿托管、社区养老、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物业管理、司法救助、矛盾调解、治安防范及商业等多种服务。
生活方便了,人就有了归属感,把社区当成了家,公序良俗与高尚德行就有了生根发芽的沃土。在幸福社区,孝老爱亲、与人为善、守望相助已经蔚然成风。很多社会热点常成为社区“公益大讲堂”的议题。居民争相做身边好人的拥趸,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护者与践行者。
科尔沁区的“12349”为老服务中心是当地发展智能社区的一颗硕果。中心免费发放了9万多部老人手机,老人只需按键,中心便可对老人进行定位监控,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救助。中心还下设很多社会服务公司,拥有众多以学生为主的志愿者。每位志愿者都有一个“爱心时间存折”,存折里存的,是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次数和时间。积满一定时限,志愿者及其家人就能打折甚至免费享受所有的社区服务。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记者 白江宏)
(内蒙古日报记者白喜辉、李霞、杨帆、郭志菊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