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档案馆里,陈放着一部“老掉牙”的前苏联产留声机,已经失声。拂去岁月的尘埃,在追忆中,一段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浮现……
在大青山深处,有一条山沟,名曰“井尔沟”。山高沟深,峰峦起伏,地势险要。一个小山村出现在视线里,这里是武川县大青山乡阿路板村。
59岁的黄永胜迎出了院子,留声机是他家寄存在档案馆的。
这部留声机,在当年来说可谓奢侈品,那么它是怎么到了大山深处一个农家的呢?
“我大(父亲)那时候救过黄厚的命!”黄永胜激动起来,“记事的时候,听我大叨唠,(留声机是)黄厚送来的。”
黄厚系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大青山后,他参加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某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绥蒙军区骑兵一团副政治委员、骑兵二团团长。1951年,他参加抗美援朝作战,负伤回国后,历任绥远省军区察盟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平地泉军分区司令员,乌兰察布盟军分区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1年,他晋升为少将军衔。1978年,他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
“那会儿黄厚是个团长,骑兵团团长,哪次打仗记不清了,他负伤了,在我家养伤。”黄永胜说,“一天,我大瞭见鬼子过来了。哎呀,这不行了,跑吧。”
黄永胜的父亲黄福寿,与黄厚年龄相仿,正是年轻力壮之时。
“(黄厚)枪伤在腿上,骑马不能蹬马镫。我大把他扶到马上。”黄永胜说。
黄福寿牵着马,向着村子南边的山梁大步流星。
山路崎岖,马匹难行。
“人家(鬼子)屁股后面躖(追)着了。后来没办法,把马摱(扔)了。”黄永胜说,他父亲黄福寿背起黄厚往山里跑去。不知道跑了多远,他们甩掉了鬼子,住进土左旗一个山沟里的人家。
抗战中的一次救命之恩,黄厚与黄家结下了一辈子的亲情和友情。
黄永胜回忆,当年他父亲“有骡子,跑得可快了”,经常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通风报信,运送物资。
黄永胜的四爷爷同样支持八路军。
“我的四爷爷就叫日本人打死了。那时候八路军在这个村里,日本人来了,他通风报信。在村子东边,鬼子开枪,他的腰部被打了穿堂。”黄永胜说。
黄永胜说他小时候“记住了”黄厚派人送留声机的情景,当时他已经六七岁了。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冬天的傍晚,在白毛风雪中,“一个当兵的背上来的”。
“当兵的往那儿一放,教我大怎么操作,连口水也不喝,就要回。”黄永胜回忆,“我大说你不能回,东边有个山梁晚上转向,迷路往死里冻。”
在黄福寿的劝阻下,“当兵的”才留宿一夜。
黄福寿播放唱片,惊动了全村人,老老少少都来瞧稀罕。
“老乡们每天来听,冬天也没事,(以后)逢年过节,都围在家里听。”黄永胜兴奋地说。
黄厚把黄福寿叫到呼和浩特,给他安排了一个差事。
“在军区赶大车,一个星期给面粉厂拉一次面粉就没事了。”黄永胜说。
但是,黄福寿过惯了山村的日子,又回来了。
“黄厚和郝秀山还来慰问了嘛,那会儿经常来。刚包产到户,黄厚问有什么困难,他爷爷(黄福寿)给人家介绍,缺耕地的牲口,没多长时间全村村民得到耕地的牲口。”黄永胜的妻子尹玉兰说。
黄永胜回忆,一次,郝秀山和黄厚来他家小住,看到村民的房子破烂,给每户村民分了一些木料,用于盖房。
黄永胜把留声机放在柜子里珍藏,有人听说了作为古董购买,他不肯,因为“这是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