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悠扬的漫瀚调,唱响在母亲河的臂弯,百姓引吭,劲奏华章。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区发展水平,一直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当老百姓的幸福愿望与准旗的惠民蓝图“双剑合璧”,借着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东风,循着“苦干、实干、巧干”的为民理念,准旗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了策马扬鞭之程。如今,行走在准格尔旗的田间地头、阡陌乡村,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建房、修路、打井、上电……新房拔地而起,道路平整通达,机井甜水涌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每个规划、每个部署、每个举措、每个项目,大大小小,桩桩件件,都浸透着为民情怀,凝聚着发展动力。准旗农牧民的幸福梦正在加速抵近现实。
好房子好日子
2014年6月11日,是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铧尖村刘二福全家都铭记在心的“好日子”。下午4点55分,刘二福点燃了专门从苏木里买回的双响炮,炮仗带着刘二福一家的喜悦直冲高空。刘二福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招呼着铲车司机喊道:“能推了”。随之,铲车驶向狭促的棚圈和逼仄的旧屋,伴随机器的轰鸣声和瞬间腾起的尘土,刘二福一家住了30多年的两间土坯房和糊满了麻纸的窗棂成为历史的记忆。
面对昏黄的尘土,刘二福并没有躲避,而是满脸喜悦地蹲在不远处,“这房子里养活了我养活了我的孩子们,时间长了夏天漏雨冬天进风,都成危房了。正好赶上好政策能建新房了,我一接到拆迁的通知就赶紧把旧房里的东西倒腾出来,雇了铲车联系了工人,就想着赶紧住进新房。”刘二福憧憬地说。
而在村里,听到炮声的危房户相互催促着:“看人家刘二福也拆了,咱们也得赶紧动弹了,要不年底住不进新房了”。
在准旗76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9个苏木乡镇、4个街道和159个嘎查村。这样的幸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十二连城乡蓿亥图村石城圪梁社,6排新房在原址上拔地而起,将原先破败不堪的旧村落留在了村口的展板上。一条条崭新的柏油马路通向一栋栋整齐矗立的新居,朱红色的屋顶搭配着橘黄色的院墙,细砖条铺就的院里,整洁有序。
兴胜店村危房改造工程也在快速推进。村民韩有良家的新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最让韩有良感到欢欣鼓舞的是乡政府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结合当地采摘园区较多、自然风光优美的特点,把农家乐产业发展纳入到改造中。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韩有良也即将成为农家乐业主,迎来崭新的生活。
常怀为民之心、善集民众之智、多谋惠民之事,是“十个全覆盖”见实效的最终落点。准旗的惠民动作并未在农牧民住进好房子后止步,而是有针对性地带动农牧民过上好日子,让幸福生活提档加速。
在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准格尔旗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确定了2014年全旗30个重点发展嘎查村,根据实际情况分三类建设。对具有明显街巷村落特征、人口居住集中、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十二连城乡蓿亥图村石城圪梁社、东圪卜社,兴胜店村于二圪卜社,布尔陶亥苏木铧尖村、尔圪壕嘎查,龙口镇麻地梁村等17个嘎查村实施就地改造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对原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不宜就地改造的十二连城乡三十顷地村、五家尧村,大路镇老山沟村,薛家湾镇白大路村等6个村,实施集中规划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搬得出、有事干、留得住、能致富;对撤乡并镇后,旧乡政府所在地涉及的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长滩村,沙圪堵镇西营子村等7个村实施改造、改善提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基本公共服务提升。
为了真正让惠民工程变成幸福工程,准旗按照“规划先行、群众自愿、整村推进、因村制宜”的原则,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乡风文明、文化旅游、乡村公路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倾听百姓意见,根据村容村貌、人口规模、产业布局等情况,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坚持“一村一个规划、一村一个方案”,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农村风貌,再现田园风光,打造美丽乡村。
大改善大幸福
秋光氤氲的清晨,“七星级文明户”白旭飞的小院里,西红柿由绿转红,豆角爬满了藤蔓,黄瓜也得赶紧摘了。不管哪一种果蔬,随手摘来,都是满口馨香。
这是在沙圪堵镇西营子村上演的情景剧。
卫生室、文化室设施一应俱全,便民超市正在规划中,2600多平米的健身广场上,绿树成荫,鲜花点缀。佩戴着红袖章的监督员和志愿者不是手拿扫帚,就是肩扛铁锹。每遇到一个纸片儿或是一个烟头,他们都要弯腰捡起,丢进不远处的垃圾桶里,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活了大半辈子才住这么好的房子,吃水用电都方便。走在这么平整宽展的马路上,我是看不得一点脏东西。”80岁的冯玉林是村里的监督员,格外珍惜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为了使这样优美的环境得以长期保持,村里按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原则,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真正让村庄更美丽、更文明。
在同一个时间里,相距近百里的龙口镇麻地梁村,又是另外一番幸福之景。对村民王混良来说,改变最大的就是再也不用去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吃了。在一个月之前,“十个全覆盖”工程为生活在这里的204户农民每家每户装上了自来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让多少年来一直饱受吃水困扰的村民们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每一项惠民政策,都对应着农牧民幸福“图谱”中的一个坐标,为了让这图谱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准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高立位规划、高标准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
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在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下达关于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部署后,准格尔旗委、政府立即行动,精心编制了“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年规划与分年度实施计划,设立了专项资金,计划总投资11.55亿元。同时,要求全旗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盯守每个环节,争分夺秒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计划投资5.6亿元,改造危房3000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32处,硬化嘎查村街道、巷道45个村、136.8公里,新建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18个、标准化文化室31个,打造便民连锁超市20家。截至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9800万元。3000套危旧房改造已全面启动,街巷硬化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其余各项工程同步推进,预计到10月底,今年各项建设任务将全部完成。
目前,全旗农村校舍建设及安全工程、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等4项工程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数据,不仅仅呈现出准格尔旗的“十个全覆盖”样本,更是一份份能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民生清单”……一个级次分明、结构合理,村镇点轴相连、产业互动并进的新农村构架基本形成。准格尔旗正在按照已经规划好的“十个全覆盖”时间表,全力为农牧民解码“幸福家园”。
百业俱兴人欢乐,幸福化蝶舞阡陌。一栋栋窗明几净的新房盛放着全家老小的欢声笑语;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马路叩开了曾经紧锁的发展之门;一股股甘甜洁净的自来水流入了千家万户……这一波接着一波的建设,一浪接着一浪的实惠凝聚成人民群众的福祉。借着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富民安民乐民”的新部署,准旗在重槌响鼓地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既建新农村、新牧区,又育新型农牧民,正在用新的实践帮助农牧民“抢滩”幸福生活的新高地!(张晓艳)
达拉特旗——
“看着工地上一天一个变化,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呀,一天比一天强烈,巴不得天天蹲在工地上,看着房子长大……”一提到房子,危房改造项目区的村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喜悦。
“想象中的新村,房屋齐刷刷地盖起来,整洁漂亮,水、电、路、讯全通了,出门有广场可以健身休闲,还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这么好的住处,没有政府张罗,我们连做梦也不敢想!”说起崭新的幸福家园,村民们憧憬急切。
全市共有农牧民42万,其中20万在达旗,沿河就有15万。达旗自然也就成为我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之一。其效果,农牧民们赞不绝口,是最好的体现。
“四种模式”同精彩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打造亮点、示范引领”的原则,达旗优先选择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有发展前景的中心村和重点嘎查村进行“十个全覆盖”项目集中建设,逐步撤并人口少、交通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村。2014年确定了沿黄沿线重点打造的10个示范点,实施“10+N”全覆盖规划,部分条件好的嘎查村增加了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公共厕所、路灯、绿化、美化等内容,达到十个以上覆盖,丰富了建设内容,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结合正在开展的“乡风文明大行动”,达旗的“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推行四种模式:
一是整体搬迁、集中重建型。主要是对不适合居住的危房不再进行改造,而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异地搬迁,或就地拆迁,选址重建,一次性解决问题。主要涉及昭君镇侯家圪堵村、树林召镇田家营村段家海子社和二贵圪旦社等。
二是查漏补缺、美化绿化型。主要是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变泥土路为水泥路,对房前屋后实施美化绿化,建好文化室、卫生室、便民超市等辅助设施,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主要涉及恩格贝镇乌兰移民新村、昭君镇沙壕村、树林召镇草原村三垧梁社等。
三是就地改造、旧村整治型。主要是对基础条件较差的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对危旧房或改建、或重建,拆除塌墙破院、破棚烂圈,清除垃圾杂物、粪堆柴堆,实现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主要涉及王爱召镇西社村、吉格斯太镇张义城窑村辛二窑社、中和西镇南伙房村四社等。
四是因地制宜、产业带动型。主要结合危房改造、街巷硬化项目,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农庄、特色产业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主要涉及树林召镇东海心村、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等。
通过先行规划,力争达到村庄风格整体统一、布局错落有致、外观整洁美丽的标准,实现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六位一体”赢未来
要紧紧抓住机遇,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丰富而深远的内涵,就要把“十个全覆盖”与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乡风文明、旅游文化、乡村公路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形成“六位一体”,同时取得成效。市委的高瞻远瞩,为达旗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按照打造全市“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旗的目标,达旗将“十个全覆盖”与蔬菜、肉羊、奶牛、獭兔、水产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让每一个村社都有产业带动和支撑;将“十个全覆盖”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在周边地区打造特色文化建筑,形成与景区风格一致的特色文化村落,作为景区的必要延伸和补充。
树林召镇东海心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鱼村,这里的“大树湾”黄河鱼品牌享誉区内外。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他们在鱼塘边修建了度假村,每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为改善景观面貌,结合危房改造、街巷硬化项目,该村新建房屋异地搬迁36户,同步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目前已形成了集现代渔业、休闲垂钓、观光旅游、文艺娱乐、农家美食于一体的“渔家乐”休闲旅游度假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同时,将“十个全覆盖”和“爱我家乡文明行,乡风文明大行动”捆绑推进,达旗的乡村面貌明显改观。抓住实施工程的大好契机,达旗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使得镇村规划日趋科学合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牧民衣食住行条件日趋优越,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此外,全旗的社会环境整治初见成效,精神文明创建逐步深入,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创建评比活动,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使他们在迈向生活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富足。
“幸福工程”共期待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我们农牧民的‘幸福工程’,工程的质量系数,就是我们的幸福指数!”这心声,是赞誉,更是鞭策和警示。能否把幸福工程做到民心上,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用心和能力。
达旗旗委、政府按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指导,苏木镇组织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由主管单位负责“条”上的行业指导,各苏木镇承担“块”上的主体责任,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推进“十个全覆盖”的强大合力。“十个全覆盖”每一项工程都由一位分管副旗长负责,由具体部门牵头完成,确保每项工程都有人抓有人管。还将对进度快、完成好、质量优的单位和苏木镇予以表彰奖励;对推进工作不力、监管机制不到位、建设程序不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苏木镇、部门“一把手”启动问责程序。
眼下,达旗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争取在交给全旗20万农牧民群众的考卷上兑现庄严的承诺——
2014年,达旗计划投资3.74亿元,改造危旧房2400户,硬化街巷36.2公里,解决10062名农牧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改造升级农村电网607公里,完成改造升级电视用户4万户,建成农村幼儿园、小学各1所,改建、新建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25所,建成嘎查村文化活动室18个,建成便民连锁超市15个,农村牧区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5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月提高12元,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和低保实现全覆盖。真正把“十个全覆盖”工程打造为造福人民的惠民、便民、利民工程。
截至目前,全旗开工建设危房改造2015户,启动9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安装国标地面数字用户27385户,新建、改造23所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和14个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已投入使用,8个便民连锁超市建成并挂牌投入试运营,街巷硬化、电网改造升级正在全面实施,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和农村牧区低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和应保尽保。(王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