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重点就是监督着力点。民生热点就是监督聚焦点。改革难点就是监督切入点。
回首60年,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秉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监督理念,认真实施监督法,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监督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共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86项,开展执法检查78项,监督工作经历了从起步摸索、探索创新到活跃发展、规范推进的漫长过程,水平不断提高,实效不断增强,为服务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重要贡献。
抓全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历届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与自治区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步,围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内容,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调研,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人大监督工作服务自治区中心工作的又一体现。常委会2001年首次对自治区政府综合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进行了初审,从2008年开始对自治区本级及部门决算进行了审查,实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的全程监督,推动了公共财政和阳光财政的形成。
重民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民生是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民生优先,是人大确定监督议题时的一贯原则。
近年来,农村牧区合作医疗、食品卫生安全、物业管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议题纷纷走进常委会的监督视野,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
1993年至1996年,常委会连续4年开展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使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监督工作要做深做实,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抓出实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如是说。
棚户区改造是中央和自治区重点推进的改善民生举措,事关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福祉。2013年以来,常委会先后开展了全区棚户区改造专题调研和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集体视察,通过连续监督、跟踪监督,确保各级政府把这件好事真正办好。
促公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常委会听取审议了法院有关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定,人大与法院共同研究提出了破解“执行难”的良方。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60年来,常委会立足加快法治内蒙古建设进程、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加强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勇创新完善监督工作机制
2014年,国家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后,常委会围绕计划生育与卫生工作开展了首次专题询问。监督采用新方式,内容紧贴民生,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大亮点。
适应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推动人大与时俱进的决策部署,人大监督工作成为改革举措最多、效果最实、群众反映最热烈的领域。
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开展了集体视察。这些新的工作举措丰富了人大监督方式,形成的视察报告为自治区党委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2014年7月,常委会围绕全区就业促进工作首次开展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组成人员面对面评议政府工作,现场测评并公布结果。
管好人民的“钱袋子”,常委会在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和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从听取专项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到专题询问、工作评议;从连续监督、跟踪监督,到上下级人大联动监督,历届常委会把完善监督方式作为增强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使监督工作更加有为有位有效。(内蒙古日报记者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