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行走在绿意盎然的110国道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修路、建房、架线……眼看着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农民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大家无不称赞“十个全覆盖”工程好,如今在沙尔沁镇,通村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广场、活动室、医务室样样都不缺,四周绿树成荫、干净整洁。
拆旧盖新改善居住条件
鄂尔格逊村民刘二福点燃了专门从供销社买回的“双响炮”,炮仗带着刘二福一家的喜悦直冲高空。刘二福则一手捂着耳朵躲在屋檐下,一手招呼着铲车司机喊道:“能推啦。”随之,铲车驶向狭小的土房,机器的轰鸣声和瞬间腾起的尘土,将刘二福一家住了30多年的两间土坯房一同湮没。面对飞扬的尘土,刘二福并没有躲避,而是满脸喜悦地蹲在不远处,“这房子里养活了我养活了我的孩子们,时间长了夏天漏雨冬天进风,都成危房了。正好赶上好政策能建新房了,我一接到拆迁的通知就赶紧把旧房里的东西倒腾出来,雇了铲车联系了工人,就想着赶紧把新房盖起来”,刘二福憧憬地说。而在村里,听到炮声的危房户相互催促着:“看人家刘二福也拆了,咱们也得赶紧动弹了,要不年底住不进新房了。”在沙尔沁镇,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东河区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高标准完成全区2个镇、49个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2014年选择18个村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2015年实施11个村,2016年实施9个村,统筹安排建设村文化室、卫生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原汁原味再现田园风光
为了让惠民工程变成幸福工程,东河区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深入倾听百姓意见,引导农民自愿参与、自主投入,根据村容村貌、人口规模、产业布局等情况,坚持“一村一个规划”,编制出台具体的布局规划。同时,坚持整村整社推进,做到“建一个成一个”,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农村风貌,再现田园风光,打造美丽乡村。
听取百姓意见让每一项工程真正覆盖到户、温暖到心是东河区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守则”之一。在听到一些村民想通过开办农家乐致富时,镇里大力支持,不仅请了设计院给村民做统一规划,还在第一时间联系了修路队进驻村里硬化街巷。“光整治村容村貌还不行,还要符合农村人的生活习惯,还得让我们的产业能衔接起来,能生产出来还能卖出去,让农民能增收、生活有奔头,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村主任李永祥很肯定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尊重村民意见、符合村民意愿,在建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拓宽村民的致富路,东河区的“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真正把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儿里。村里道路从2米宽的土路变成6米宽的水泥路,柏油路一直铺到村民家门口;甘甜的自来水进村入户;农闲时节,村文化活动室里吹拉弹唱交织出一幅幅幸福锦绣图……“十个全覆盖”工程在东河区已初见成效,农民的幸福生活正在提档加速。(记者杨恩杰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