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亮
农村牧区街巷硬化是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也是全区交通建设的第一号工程。这项工作投资额大、资金筹措难、组织难度高,也是农牧民群众接触最多、受益最大的工程。农牧民一出家门,首先接触的就是硬化的街巷,感受真实而具体。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王君书记、巴特尔主席多次过问并到现场考察。自治区政府于今年5月在巴彦淖尔、6月在呼和浩特,相继召开了现场会和工作推进会,对街巷硬化工程进行了部署动员,并与各盟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交通运输厅多次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汇报,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与12个盟市和部分旗县进行了具体对接,并去山西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在广泛调研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专项规划、技术指导意见、监督检查办法,与自治区财政厅联合下发了管理办法,在优化顶层设计、科学指导实施、严格底线标准上狠下工夫。各盟市、旗县及至苏木乡镇都层层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召开了动员会、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向一级交账,实现了街巷硬化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的转变。全区上下思想高度统一、精神高度振奋、行动高度一致,纷纷表示要3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第3年全面收尾。
在具体实施上,我们主要是做到“四个着力”和“四个确保”。着力宣传群众,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把党委、政府对群众的关心送到群众心坎里;着力发动群众,号召各地发扬资金不够精神补、水泥不够砖石补、机械不够力气补、硬化不够绿化补的精神,通过争取村集体投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发动能人出钱出物、动员企业资助、要求单位帮扶、号召回乡捐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尽量提升覆盖效果。着力尊重和依靠群众,在工作中融入群众的智慧,使群众深度参与到工程决策、实施和监督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最终要着力服务好群众,坚持街巷硬化与嘎查村布局规划相统一、与农牧民居住和农牧业生产相结合、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相协调,力争做到生态宜居、一村一品,村村有特色、户户见新貌。为此,首先要确保落实各级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交通运输厅支持各地在自治区总体目标和投入预算不变的前提下,整合资源、统筹资金,实现更高水平的覆盖。要把最强的力量下压到街巷硬化一线,加强督察指导,优化前期工作,强化技术服务,严格考核,定期调度,确保进度。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全覆盖,群专结合加强监督,加大工程质量专项巡查力度,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工程建成后,要纳入新农村、新牧区管理范畴,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定期保洁、维护,确保建成一条、养住一条。
今年是街巷硬化工程实施的第一年。目前,全区已经掀起了鏖战街道巷陌的热潮,街巷硬化工程已经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民生改善的亮点。到8月15日统计,全区12个盟市累计开工项目达到2868个,已超出全年计划168个,开工建设里程5893公里,完成投资20亿元,有500多个已经完工,还有部分旗县提前实施了2015年计划项目,预计全年有3300多个嘎查村可完成街巷硬化,接近3年目标的40%。目前,全区10个盟市开工项目均达到或超过年度计划任务的100%,其中,通辽市和乌兰察布市已完工项目均超过180个,赤峰市、巴彦淖尔市和兴安盟均超过50个,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和包头市均超过25个,实现首战告捷。在工程实施中,推进示范先行、典型引路。我们要求每个盟市确定几个示范旗县,每个旗县确定一批嘎查村示范点,以这些示范点和重点嘎查村为突破口,尽快带动和搞活全局,并通过由点带面、以村推县、典型带路,指导本盟市乃至全区,迅速造大声势、掀起热潮。
交通运输厅将与有关部门和各地通力合作、积极配合,抓住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考察我区和国家加大对我区支持的历史机遇,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时节,全力以赴把这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德政工程做快、做好、做实,并通过加快建设有效拉动各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增收,努力把农村牧区街巷硬化工程打造成自治区最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