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二连
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二连浩特市将财力重点向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倾斜,集中精力抓好社会建设管理,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积极推动民生改善。二连浩特市把充分稳定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制定出台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促进、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抓住项目集中落地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就业。2013年,全年累计征集就业岗位1514个,新增就业人数655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出台《推进就业创业七项规定》,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1名军转干部、退伍士兵得到安置,345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坚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的实质性转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区统筹。2013年,将事业单位1737名职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新增“五险”参保人数2030人次,累计达到4.4万人次。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织起了居民幸福生活的安全网。
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各类救济救助标准,实施了“一对一”结对帮扶牧民脱贫工程,所有机关单位,结对帮扶一户贫困牧民,并按照机关单位人均筹资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帮助牧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2013年,将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和委员的生活补贴提高到每月2400元和135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提高到470元,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到75%。“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生活补助月标准提高到1600元和1400元。孤儿集中、分散养育生活补助月标准提高到2000元和1800元。全年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177万元,有效保障和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
着力提高教育医疗水平。直面教育质量、医疗救治水平亟待提高的现实,全力攻坚,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水平,基本实现了小学教育创先争优,初中教育迎头赶上,高中教育办出特色和“小病不出社区、常规病不出城区”的目标。
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特色鲜明的口岸文化,进一步丰富市民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艺术团改革初见成效,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遍地开花,广场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奥林匹克文化公园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穿行在二连浩特市的街头巷尾,整洁的市容,林立的楼群,干净整洁的交通道路,温馨和谐的社区映入眼帘。如火如荼的精神文明建设,犹如浩荡的春风,吹遍口岸各个角落,吹开了每个市民的心扉。
如今的二连浩特,居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正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一道居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金秋9月,走进二连浩特市,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美轮美奂的口岸新风扑面而来,紧张有序的迎会和创城工作使得这颗北疆明珠更加璀璨夺目。二连浩特市委书记孟宪东说:“我们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促进全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切实提升市民素质,改善市容市貌,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坚定不移地把二连浩特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一流口岸城市,加快构建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独具特色的新型现代化二连口岸。”
我们相信,明天的二连浩特,将因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进取和升华,二连浩特的城市面貌将持续改观,品味将不断提升,社会将更加和谐。(何占军 张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