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职业道德的目标和价值标准
敬业的内涵包括爱岗、尽责、专注、钻研和奉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将自己的一生与其联系起来,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特定职责,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付出。这样,工作就会由外在的强制和被动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和主动。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每一项工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
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事实证明,真正的敬业者必然有爱业情怀。对职业的热爱是敬业的深层动力,会燃起巨大的工作热情,激发奋进的强大动力。爱业的人会把工作当作快乐、当作幸福,会保持一股积极进取的干劲、一种拼命奋斗的热情,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做到极致。
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敬业是精神和状态问题,精业是能力和水平问题。一个人无论本领多大、能力多强、素质多高,凡事拈轻怕重、应付了事,就很难有所成就。同样,一个人无论多么爱岗敬业,如果认识水平不高、技术能力平平,恐怕也很难取得大的成绩。特别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今天,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标兵、模范,既是爱岗敬业的杰出代表,也是勤业、精业的先进模范。他们干一行精一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流业绩,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将敬业精神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奉献的职业精神。奉献是敬业的必然境界。敬业者怀着使命感工作,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不可避免地要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敬业从本质上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薪水而工作,要懂得适当的牺牲和奉献。没有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没有单位的发展与成功,自己事业的成功与利益的获得都没有保障。我们也应当明白,工作给我们敬业的回报不仅仅是薪水,还包括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才干和优秀的品格,以及由此形成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职业美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礼记》中有“敬业乐群”之说,孔子也主张“敬事而信”“执事敬”。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专门阐述了敬业的职业精神。他认为,“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我们为什么要敬业?因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敬业。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国民必须拥有一个好好做事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是敬业的民族,勤劳勇敢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正是依靠敬业奉献,在历史上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缔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国民敬业则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国民懈怠则社会衰退。因为团队事业的成功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的敬业。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企业组织,员工的敬业度高,事业即使出现挫折,最终也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如果员工混日子的思想比较严重,即使事业看起来顺风顺水,衰败迟早也会到来。因为敬业精神的强弱,敬业水准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的作为大小。在这个社会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非常敬业的人,凡是事业成功的人,都是特别勤奋的人。
怎么样做到敬业呢?
做到敬业,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要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所从事的职业有更高的追求,要正确对待利益与回报的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工作是为了生计,但又不能仅仅着眼于生计。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增长自己的才干,为自己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工作产生热爱之意,才能在工作中寻找到乐趣,才能把工作干出不同的境界。
做到敬业,最重要的是保持勤奋。勤奋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一切敬业要求实现的根本手段。如果你足够勤奋,就能够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如果你足够勤奋,就能够弥补能力上的不足;如果你足够勤奋,在机遇面前就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你足够勤奋,就能够提高自己的造诣。
做到敬业,还要拥有把勤奋坚持下去的毅力。在生活中,一个人干好一天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每天坚持做好,从不懈怠。敬业要求人们专注、钻研,保持一段时间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成年累月、数十年坚持不懈。要达到真正的敬业状态,要求人们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有金石为开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