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转改大赛】昔日伐木为业 今朝守护美丽
 

  都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美,到底有多美?又是谁在守护着这片美?当下的大兴安岭秋意渐浓,记者一行驱车沿着根河进入大兴安岭森林深处,目的地是根河森工公司208管护站。

  颠簸在深深浅浅的林海中,目光能及,满眼都是绵延不断的绿色,犹如泛舟在美丽如画的风景中。偶尔,车前还会飞过一只俗名叫飞龙的花尾榛鸡,引起车内人一阵惊叫。

  同行的内蒙古森工集团宣传部新闻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好里堡森林管护所208管护站曾是生产主伐小工队,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这个昔日砍伐林木的小工队已经成为肩负着生态保护职责的森林管护站,4个管护员肩负着10000多公顷林地的保护任务,每天骑摩托巡视,发现防治病虫害、保护野生动物、防火,防止滥砍盗伐、非法入山破坏林地。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生态环越来越好,以前几乎绝迹了的狍子我们在巡山的时候经常碰到,野鸭子也是成群结队的,还有野猪,去年有一次都跑到我们管护站的跟前了。”看到记者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兴奋劲儿,有着25年工龄的208管护站管护员姜爱彬一脸自豪。

  在这个管护站的一座小木屋里,墙上挂满了这个曾经的208工队的荣誉奖状和证书,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据内蒙古森工集团有关同志介绍说,林区开发建设60多年来,累计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立方米,上缴各项税费20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3.8倍。

  “大兴安岭在开发建设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破坏。那个年代,大家普遍没有生态环保意识,我们在砍树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心疼。林区附近的老百姓家里烧火、取暖也都砍树用,我家也一样,那几年根河附近的树木都是稀稀拉拉的。”姜爱彬感叹到。

  万幸的是,从2000年开始,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木材年产量从600多万立方米下降到110万立方米,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的历史转变。208工队随之转型为管护站,姜爱彬也从一名伐木工人转为一名管护员,一干就是14年。

  “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8点出发,带上水和干粮,骑摩托或步行巡视,发现防治病虫害、保护野生动物、防火,防止滥砍盗伐、非法入山破坏林地。”姜爱彬说,“护林工作干得越久,生态环保意识就越强,对这片林子的感情就越深。看到林子的生态这几年恢复得越来越好,我就高兴,觉得自己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姜爱彬的感受也折射出内蒙古大兴安岭广大员工的观念从“砍树到看树”的根本转变。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林分质量明显提高,生态保护建设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56.6%,提高到现在的77.44%。

  “虽然我们的工资不高,但是满山的绿色却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财富。生态恢复了,林子里遍地都是宝。现在除了各种动物外,还有很多珍贵的药材。看,用这种野黄莲擦在你刚被蚊子叮过的地方,能止痒消炎。”姜爱彬说着,顺手就从身边的林地上拔起了一把绿绿的草,递到了记者手中。

  一个小小的管护站,管住了这一片充满勃勃生机的林子。也正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务林人,才让我们的大兴安岭这片大森林得以保存。采访结束时,姜爱彬和他的搭档认真地敬起了军礼,是向记者道别,也是向他们热爱的这片绿海致敬!(记者 蔡冬梅 王连英 白江宏)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