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投资73亿元 让农牧民生活更精彩
——鄂尔多斯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巡礼
鄂托克前旗“十个全覆盖”牧民新居。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深入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调研“十个全覆盖”工程。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农牧民“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电,校舍保安全,购物家门前,小病不出村,老来有保险”。这些实实惠惠的“富民安民乐民”的举措,解决的不仅是广大农牧民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所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打开了一个通往现代文明的窗口,为农村牧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鄂尔多斯市的“十个全覆盖”工作,为全面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基层,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现场会和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工作目标,分解了工作任务。全市计划3年内投资73亿元,今年计划投入19.3亿元,启动建设598个嘎查村,重点建设自治区批准的174个嘎查村,现已完成投资12.2亿元,占全年投资的72%,工程惠及8.6万户22.3万农牧民,占农村牧区总人口40%。
如何满足农牧民意愿,做好“十个全覆盖”工作?鄂尔多斯市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打响了热潮涌动的攻坚战。
坚持规划引领。规划明确不同类型农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思路措施,探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推进模式。农区以危旧房改造和街巷硬化工程为核心,条块结合,点面铺开,配套跟进,缺什么补什么,建一个成一个;对居住分散、难以集聚的西部牧区,采取在条件相对好的地方集中建设教育、医疗、文化、超市等设施,为牧民提供流动便民服务的形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牧区覆盖与延伸。
考虑到农牧民对生产生活基本功能的要求,加强对供电、供水、供暖、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设计,做到一步规划到位。村庄布局规划突出特色,体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