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美丽乡村在眼前——内蒙古推进“乡风文明大行动”综述
 

  编者按

  当前,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在农村牧区愈演愈烈,集中表现在“五风”上,即大操大办之风、封建迷信之风、酗酒赌博之风、薄养厚葬之风和家族宗亲之风,给广大农牧民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去年8月,针对“五风”突出问题,顺应广大农牧民的期盼和呼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在全区农村牧区开展了“乡风文明大行动”活动,狠刹不正之风,倡导文明新风。

  “乡风文明大行动”推进一年来,全区各地各部门按照安排部署,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组织发动、宣传教育、集中整治等各项工作,“五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一座座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成为镶嵌在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五原县的农村过去流行3件事:打麻将(赌博)、打塌嘴(闲聊)、打平伙(喝酒),农民文化生活严重缺失。该县实施文化民生大行动后,跳舞、扭秧歌的多了,酗酒、打麻将的少了,群众的日子愈来愈红火了。

  “乡风文明大行动”推进以来,这样的变化每天都在我区上演。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差、文化娱乐少、文明意识淡、邻里纠纷多”的老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大操大办少了 社会风气好了

  目前,全区超过1000万人生活在农村牧区。“五风”问题对农村牧区危害巨大,农牧民群众深恶痛绝,强烈期盼党和政府对“五风”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美教化,移风俗”。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针对当前农村牧区存在的“五风”突出问题,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讲堂、道德讲堂在农村牧区落地生根,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学习先进、感悟道德、净化心灵的好去处。农牧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

  “乡风文明大行动”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鄂尔多斯市把“乡风文明大行动”作为农村牧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设立“乡风文明大行动”以奖代投专项资金,组织开展了“爱我家乡文明行·乡风文明大行动”活动,以市民讲堂、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为依托,积极推进“六个提倡六个反对”活动,狠刹农村牧区不良社会风气。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歪风,开展专项整治,以优良的党风带民风、促乡风。

  房新了 树绿了 路平了

  五原县开展村庄整治大行动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泥路靠踩踏”的旧貌一去不复返。老百姓高兴地称赞:房新了、树绿了、路平了、院净了、好住了。

  美丽乡村承载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美好梦想,体现着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深化“乡风文明大行动”,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内在要求。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以“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鄂尔多斯市将乡风文明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文化旅游、乡村公路建设结合起来,六位一体、同步实施,大力开展以“两建三清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牧区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整洁的卫生环境,是提升乡村宜居度的基础。准格尔旗积极整治乡村卫生环境,切实改变了农村牧区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柴草乱放、棚圈乱建、污水乱泼等“脏乱差”现象。

  乐起来 美起来 充实起来

  忙完了打草,阿巴嘎旗“牧民带头人”宣讲团的图门巴雅尔,开始在各苏木镇流动宣讲。他为牧民作的“消灭懒惰·勤俭持家”主题讲座,受到一致好评。

  良好社会风尚是农牧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创建活动是树立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风文明大行动”相结合,积极开展以“刹五风”为主题的系列整治活动,组织“除陋习、树新风”“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邻里”“干净人家”“好支书、好村长”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一位位道德模范和一项项道德实践活动,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2014年以来,针对以赌博盛行为主的农村牧区“五风”问题,通辽市选树了9个乡风文明建设示范嘎查村,并组织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互学共促”活动,让农牧民在参与乡风治理中受教育、转观念、改作风。

  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各地各部门把倡导文明新风作为“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树立了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鄂尔多斯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载体,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49个苏木乡镇、739个嘎查村全部建立了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室),建成草原书屋76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服务点45个,形成了“农村2公里文化圈”和“牧区10公里文化圈”。积极推动文化服务向农牧区延伸,组织“三下乡”“惠民五送”等乡村文体活动,为群众义务巡回演出1400场以上,送文化下乡活动1000多次,让农牧民群众乐起来、美起来、充实起来。

  包头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村规民约,用“三字经”的形式编成《村规民约宣传画》,将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编成《包头好人连环画》,免费发放到广大农牧民家中,推动形成“人人做好事、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尚。

  文明之风遍披乡野,文明之花盛开乡村。乡风文明大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必将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记者 刘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