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的从业经历,57岁的赵师傅亲身经历了呼和浩特出租车行业的变化。从8月1日呼市发改委举行的听证会,再到各方代表对呼市市区出租车运价调整的讨论,赵师傅和身边的同行都非常关注。
时过一个多月,调整后新的收费标准在国庆节后将正式运行,对于“新标准”能给出租车行业整体带来怎样的改变,能否增加司机们的收入,赵师傅说,自己的心情是“喜忧参半”。
高峰时段计费很有必要
在8月的听证会举行之前,赵师傅就曾向本报记者提起,呼市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目前6元的起步价确实低。
即将执行的运价“新标准”,虽与赵师傅理想中的有所不同,但他认为,等待计费,10公里后计费,以及针对两个高峰时段的低速计费调整,还是对司机有很大好处。“呼和浩特市的道路一直在改造,我相信拥堵只是暂时的,几年之后道路会更加畅通,出租车也就好跑了。”
赵师傅表示,调价后自己的收入究竟会有多大改变,他也不好预测,但只要带着“新标准”上路跑上几个月,答案就能随之揭开。
7时到9时、17时到19时两个高峰时段的低速等候费的调整,对于赵师傅和他身边许多同行是一份惊喜,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起步价格增加到8元以及等待时间计费从1.3元调整为1.5元,赵师傅认为,按照7时到14时的一个班来计算,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肯定会增加,但前提是,行驶的道路要畅通,一旦遇到堵车,还是挣不了多少。“因为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赵师傅说,以12元的路程来说,道路通畅的情况下,十几分钟就可以挣到,而在早晚高峰期堵车时段,虽然能多挣几块钱,但时间可能花费40分钟。“但如果高峰时间等候费涨到了2元,就可以又增加一笔计费,提高收入,这样以前一些不愿在高峰期出车的司机们,或许今后就会正常出车了。”
10公里以上远程有了保障
在8月份听证会举行之前,跑了10多年出租的的姐张慧珍,就一直对10公里以后1.5元的计费标准有很大的意见。用她的话来说,乘客上车一说是城郊的远程,自己就发愁。
例如从新华广场到机场,跑一程大概15公里,用时50分钟,虽然能挣25元钱,可返程耽搁的时间比较多,返程能拉上乘客还行,如果没有只好在机场等或空车返回市区,占用的时间过长,其它城郊也是一样。所以司机们才有了相同的抱怨:“跑远程如果打表,保本就不错了!”
今后运行10公里以后计费标准由1.5元每公里调整到2元,这对张慧珍来说,也解了她的一个心结。“同样的15公里,新标准之后,最少可以挣到30元,收入增加5块钱以上。”
上路后才能有真正答案
除了运价调整,最近呼市将增加1000辆出租车的消息,也受到了许多出租车司机的关注。“价调整了,车也多了,以后会不会不好跑车呢?”这让赵师傅有一些忧心。
此外,让赵师傅和许多司机忧虑的,还有随时可能上涨的天然气价格,那样,他们的运营成本就会随之增加。但自己收入具体变化,仍要出租车上路执行“新标准”之后,综合上述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有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