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呼和浩特日报》9月24日报道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手中自如反转,一扬一合,张弛交错间,演绎形态各异的草木花卉、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林格尔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王君做了大半辈子的一件事。在段建王君看来,要想剪好一幅作品,既需要手头掌握运剪的基本功,更要从心底懂得剪纸的独有内涵。
段建王君告诉记者,和林格尔剪纸承接了远古阴山岩画和北方游牧民族剪皮的特别粗狂、简约的意象表现手法,在文化内涵上如鹰纹样、狼纹样、犬纹样等,是传承保存最为完整的生殖崇拜、生命崇拜和一些图腾崇拜,通过完美结合使和林格尔剪纸具有非常独特的集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多学科人文价值。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2008年,和林格尔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虽然一方面其价值得到了官方认可,但民间传习濒临断代的事实也不容忽视。尽管作为和林格尔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王君早在20年前就以个人名义启动了地毯式抢救行动,走乡串村、挨家挨户,搜集了不少散落民间的珍贵剪纸纹样,带动了不少爱好者加入剪纸队伍,并成立了6处剪纸传习所,但是传习压力仍有增无减。下一步,段建王君准备将和林格尔剪纸推向学校,让青少年能够从小就喜爱上祖国的非遗文化。
据了解,除剪纸外,呼市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温润如画的瓷艺、质朴却更具质感的布艺。虽然它们材质各异,但在传承上所面临的处境却几乎相同。
“黑矾沟,出黑矾,还有著名的花大盘。火罐钵钵油灯盏,花碗、盘碟、浆米罐、酒盅、瓷砖、大磨盘……”也许不少生活在我市清水河县及其周边地区年事已高的人已经听出来了,这首建国初期广为流传的快板书,唱得就是黑矾沟盛产的陶瓷。粗犷中带着细腻、单色调却不失张力的黑矾沟瓷艺,在2011年已被列入了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选是自治区级非遗黑矾沟瓷艺代表性传承人,让张选最为苦恼的是这门技艺缺少传承人,由于和市场不接轨,过去这里四个规模较大的陶瓷厂都已停产,辉煌了800多年的黑矾沟瓷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迫下线,这让张选老人很苦恼,毕竟单靠以师带徒的力量,想要拽住其濒临失传的脚步倍感无力。李大龙是张选的弟子,目前正在编写关于黑矾沟瓷艺方面的书,希望以后让更多的人通过看书了解黑矾沟瓷艺。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初步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类160余项,其中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的有土左旗九曲等53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的包括黑矾沟瓷艺等3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则有二人台等5个项目。
“我们有责任宣传、传承、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各旗县区都在建立传习所和传习基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张丽告诉记者,目前呼市正在努力挖掘和保护首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够使其在保护中得到发扬光大。同时也希望所有市民都参与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毕竟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记者崔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