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策就是好,我这得了两年的白内障没花一分钱就治好了,再也不用拄着拐杖摸索行走了。”武川县哈乐镇后半草地村74岁的樊拴利大娘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红十字光明行”扶贫白内障项目已在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开展多年,惠及3000名白内障患者。
2008年8月25日,78岁的阿尔斯冷正式在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也一直在为遗体捐献的事情奔走呼吁着。
作为首府第一位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内蒙古自治区第7位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全国第934位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授予吕海霞“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张普照是一位行医50多年的老中医,他也是青城遗体器官捐献倡导第一人。从1986年直到今年,张普照为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奔波奋斗了28个春秋。如今,他一家五口都成为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在他的带动下,首府已经有241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了。
……
其实,彰显博爱的事情在我市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也许叫不上每一位主人公的名字,而他们却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了永恒的纪念。今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10周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拟在全国20个省区市组织开展主题采访活动。近日,此采访活动(内蒙古站)走进我市,记者跟随自治区、市两级红十字会有关人员进医院、进社区等采访红十字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红十字人、志愿者等典型人物、感人故事,广泛传播内蒙古红十字会人道工作的“正能量”。
市红十字会至今已走过了56年的发展历程。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琴介绍说:“多年来,通过搭建筹资和志愿服务平台,涌现出很多感动人物和事情。通过应急救援和‘博爱一日捐’等渠道筹集款物达1.9亿元,在抗击‘非典’、区内外自然灾害以及地区社会救助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应急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机关建设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在全区红十字系统也极具影响。” (魏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