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长假前多个知名景区涨价 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破百
内蒙古新闻网  14-09-25 15:42 打印本页 来源: 解放日报  
 

  “十一”国庆长假来临之前,全国有多个知名景区涨价。此前相关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破百元。

  去年以来,各家旅游电商渗透至景区门票领域,折扣、“1元”门票已成常态化。与此同时,景区涨价却毫不迟疑。受访专家指出,长期以来,国内景区50%以上的盈利来自门票收入,旅游业对“门票经济”的依赖还很重。

  5A景区平均票价109元

  今年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上调门票价格。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和卧龙冈景区分票制整合为一票制,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不分节假日)。国家5A级景区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宣布门票将从105元/人次,调整为130元/人次,2015年5月10日起执行。此前,苏州园林主要景点门票价格已进行调整,拙政园旺季票价由70元调整至90元,虎丘从60元调整至80元。

  还有景区也在酝酿提价。宜昌三峡大瀑布景区8月份举行听证会,拟将门票价格由98元/人次调整为128元/人次或130元/人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元—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对于涨价的原因,各景区的解释也大同小异:设施需要维护完善,用于申遗和创建5A的投入不菲,资金缺口非常大。

  为何仍难摆脱“门票经济”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提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是景区门票频频涨价的三大推手。他认为,部分景区对旅游资源还具有独此一家的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

  国外许多景区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国内一些景区票价动辄一两百元,远远高于国外的这一比例。

  上个月从美国旅游归来的徐平告诉记者,她全家在大峡谷游玩时,只需支付一辆车的“入门费”25美元,一家三口买一张票就可以在7天内自由进出景区。“景区内的餐饮及服务基本体会不到与外界的价差,也没有‘景中景’这样的重复收费。”

  不靠门票创收,钱从何来?楼嘉军举例说,美国国家公园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由美国内政部下辖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运行经费主要由该机构拨款,还有一些经费由社会团体、基金会或私人捐赠。目前我国景区基本上是管委会体制,以自负盈亏为主,如有政府补贴,占比也很小。此外,国内景区收入来源单一,难免过分依赖“门票经济”。

  转型旅游经济有赖合力

  国内已有景区尝试改变产业结构,摆脱对门票收入的过度依赖。2011年年底,江西省开展“江西旅游总收入过千亿”的旅游免票活动月,游客免门票进入景区。活动月期间,各景区共免票接待国内外游客1261万人次,同比增长82.1%;拉动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和娱乐等相关行业收入近60亿元。杭州西湖2003年开始实行免费,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收入得到提升。

  去年以来,“1元门票”成为在线旅游商、银行和景区的多方联合促销行为,一定程度上使景区摆脱“门票经济”的迫切性大大增加。携程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1元门票游大武夷地区”活动,武夷山在今年中秋假期中首次夺下热门景区排行榜第一名。江苏常州天宁寺也借由“1元门票”,首次进入热门景区前十。

[责任编辑 马铃翔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