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面对煤炭市场不景气以及国家对煤炭、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大宏观调控的形势,以这些传统产业为“安身立命之基”的乌海市经济却没有受到大的影响,逆势上扬。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5亿元,增长8.5%,增速居全区第一位。前8个月,全市177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复工145项,综合开复工率达82%;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表的21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0项,综合开复工率95%。
乌海市经济能够逆势上扬,凭的是近几年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让科技创新唱主角,通过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强筋健骨,抗风险性得到明显增强。
9月15日,在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107胶生产车间,一桶桶产品正在下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不太好,但企业一直是满负荷生产,靠的就是企业的技术过硬,站在同行高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体产能设备和专利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有机硅项目更是填补了自治区的产业空白。
今年,全国PVC企业普遍大幅亏损甚至停产,但内蒙古君正集团上半年却实现盈利4亿元。集团董事长杜江涛说,企业拥有的自治区级氯碱化工研究院发挥了很大作用,产学研结合转化的先进适用技术有效降低了成本。企业逆势上行还得益于煤电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平均用电和蒸汽价格分别为1元/度与180元/吨,而包括君正在内的内蒙古宜化、恒业成有机硅、东源科技等企业通过产业循环形成了成本优势,以上企业的综合能源动力车间自用电与蒸汽成本仅为0.24元/度和40元/吨。
在乌海,像这样依靠技术创新站在行业前沿的还有华油天然气、黑猫炭黑、陕汽新能源汽车、天宇化工、宝化万辰等一批重点项目,他们的投产和建设,成为乌海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对于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乌海市有着清醒明确的认识。为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前不久召开的乌海市委六届八次全委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逐步将发展方式导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因煤而生的城市,完全脱煤不现实。依托而不依赖,依靠科技变黑色资源为绿色发展是乌海的追求。作为科技后发城市,乌海近年来大力追赶,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达到5.44亿元,已在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领域走在全区前列。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乌海已挂牌2家氯碱化工和煤焦化工方面自治区级研究院,还有4家自治区级研究院即将挂牌。全市还建有14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个中试基地、1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及5个企业技术中心,有14家企业与国内外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下一步,乌海将以申报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契机,加大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性技术攻关,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记者 于海东 通讯员 孙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