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下访零距离,入户调研暖心。8月12日上午,大北海村一组农民82岁的李文祥激动地对记者说:“这党好、政府好、村干部好啊!我这个残疾家庭能像个家样,全靠赶上好社会啦!”
风水沟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镇领导下访时得知82岁的李文祥家中5口人,4个残疾人,生活困难,于是,马上协调区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研究制定救助措施,为他家落实了每年8000多元的低保金;协调危房改造补贴9000元;和村干部协商,逢年过节,对他家进行慰问;并安排干部和他家结“亲戚”。“下访”活动中,他们围绕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改进作风。通过面对面了解群众疾苦和诉求,协调各方力量,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活动中,该镇发放“下访联系卡”1000份,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47个,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收集到意见和建议176条,其中36个意见建议得到落实。
办事效能零距离,贴近群众暖心。“我妻子患病瘫痪在床,真没想到,我办房产证就是支支嘴,你们不吃、不喝,又找手续,又跑腿,还把房产证送到家,太感谢啦!”8月13日,兴隆坡村农民胡永民对村里便民服务工作室的干部连声道谢。
风水沟镇建立便民服务工作站(室)指定专人负责,几个月来,为民办理各项事务340余件。镇里一位领导说,在便民服务中,按照服务事项的轻重缓急,能办的马上办;一时办不了的,承诺尽快办;对需多部门协调办理的,积极沟通,跟踪办理;确实不能办理的,说明原因,耐心解释,把便民服务当作惠民的“连心”工程。
专家传艺零距离,点餐培训暖心。为了解决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该镇多次组织区、镇葡萄管理、蔬菜病虫防治、养猪、养羊等方面的专家,开展“零距离服务、点餐式培训”。他们按农民要求,分产业制订培训菜单,开展“点餐式”培训650多人,“零距离”服务120多人次。
目前,该镇形成了葡萄、肉羊、生猪三大产业。葡萄种植,形成了下坎子、庄头营子等四大葡萄种植基地,总规模发展到5100亩;肉羊养殖,规划“一基地”“四小区”,5年内可实现肉羊存栏10万只、年出栏30万只的发展目标;生猪养殖,引进总投资2亿元的广东温氏集团16万口生猪养殖项目。
文化娱乐零距离,家睦邻和暖心。8月12日,记者来到大北海村文化活动广场,广场花树环绕,环境优美。村支书连凤水介绍:这个投资140万元、占地1.2万平方米的活动中心,有活动室、科教室、图书室、微机室、音乐室、医务室,室外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安有各类健身器材。他们组织“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进行“文明和谐家庭”表奖,组织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举行“农民文化活动艺术节”。他们请来专业教师教村民跳广场舞、健身舞,组织大合唱。现在村民们已养成习惯,一有时间就自发到活动中心娱乐健身、上网交流、读书充电。
据了解,该镇7个村都建立了草原文化书屋,先后有三个村建起农民文化广场。镇党委通过图片展、文化宣传长廊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满足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