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农信社开展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农牧业贷款融资成本试点
内蒙古新闻网  14-10-09 10:54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张敏)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精神,按照云主席批示要求,自治区农信联社在巴彦淖尔河套农商行开展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农牧业贷款融资成本试点工作,着力缓解“三农三牧”、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一是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充分考虑借款人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情况,转变过度依赖担保、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做法,把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作为贷款额度控制的首要条件,适度放宽授信额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放宽到10万元,农户联保贷款放宽到20万元,涉农涉牧小微企业放宽到50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化、集约化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放宽到1000万。

  二是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对涉农涉牧贷款,在整体利率水平下调1个百分点基础上,根据客户信用程度、贡献度和合作情况,实行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对信用等级高、成长性好的客户给予更多利率优惠。发放的农牧业贷款,根据资金性质和来源渠道不同,实行差别化利率下调。使用财政性存款发放的,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2个百分点;使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使用自治区联社支农支牧调剂资金发放的,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8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发放的,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

  三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根据农牧业生产经营周期和销售收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涉农涉牧企业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放宽至3年;养殖业贷款最长放宽到5年;林木、草牧场生态保护等生产周期较长贷款期限最长放宽到10年。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出现资金紧缺客户,积极办理贷款展期。

  四是合理确定贷款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1年内的农户小额贷款不要求按季结息,采用利随本清方式还款。中长期涉农涉牧贷款,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收益周期,合理制定分期还款计划。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中长期贷款,每半年或1年还款1次,分期还款额度实行前少后多、逐年增加方式。

  五是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按照相关部门规定,坚决杜绝不合理收费现象。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加重客户负担行为。

  六是建立农牧业贷款投放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农牧业贷款专营机制,在总行(社)层面设立农牧业贷款专门部门。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放宽客户准入条件、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制定尽职免责条款,建立与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指标相挂钩,权、责、利相一致的良性激励机制。

  七是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全面优化贷款审批、发放、管理流程,采取提前续贷审批、推行循环贷款、实行年度审核等措施,提高企业融资便利性。深入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真正建立起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支农支小“绿色通道”。继承发扬“背包下乡、走村入户”精神,及时了解掌握信贷需求,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八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推广现有7大类43种信贷产品基础上,发展循环授信、存货质押和供应链融资业务。探索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农房抵押等贷款业务。推行农副产品订单、应收账款以及农用生产设备、林权等财产质押担保方式。推广应用“富民一卡通”、福农卡等产品。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