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最新动态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亮丽风景线·大型主题采访】来自临河区转型发展的报告
 

  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是临河区最大的工业企业,总投资达80亿元,现已形成产能2.2万吨6-APA,产量占世界的60%。随着五期项目1600吨克拉维酸钾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企业产能将占全世界的80%,总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据公司副总经理蒋方方介绍,联邦制药环保总投资已达9.8亿元,环保系统是国内同行业配置最完善、投资比例最高的处理系统,污水排放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工业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充分发挥市政府所在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旅游、金融等产业,做活第三产业。临河区谋划产业的思路十分清晰,推动发展的脉络亦很清楚。

  临河区地处“京包银兰”经济带中心位置,是国家中长期规划“五横五纵”综合交通网中确定的横向新疆哈密、纵向广西防城港的交汇点,110国道、包兰铁路和京藏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随着临策铁路临河黄河公路大桥、巴彦淖尔支线机场以及(B型)保税物流园区的建成,还有临哈高速和临河至甘其毛都一级公路的启动建设,临河作为华北沟通大西北、连接我国与蒙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巩固,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的优势日益凸显。

  如此区位优势,为营造后发优势提供了可能。红星美凯龙、恒远、鼎程、巴泰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建成,实现了划行规市。总投资20亿元的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畜产品(B型)保税物流园区项目海关监管仓正在组织验收,即将实现公路港通关功能。巧借黄河之美、滨河之秀,集中力量打造黄河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湿地公园、镜湖、九庄、万丰民俗村等一批沿河田园精品景观成为群众休闲娱乐新去处,今年上半年接待市民和游客60万人次。

  今年上半年,临河区生产总值实现114亿元,增长8.2%,在全市各旗县区排名总量第一、增速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15.6%,总量第一、增速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7元,增长12.4%,总量第一、增速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亿元,全市排名总量第一。

  “草原水城”吟诵和谐乐章

   几年前,在外地人眼中,临河区还就像个脏乱差的“大乡镇”,城市建设水平在自治区12个盟市所在地中排名垫底,这让挟粮之丰、水之利的巴彦淖尔人倍感憋屈。

  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将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精神,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启动市区共建的城建模式,按照做活“水”文章、做大“绿”文章、做精“文化”文章的发展理念,吹响了“决战临河”的冲锋号角。

  加快城市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拓展新城与改造旧城同步推进。城市建成区扩展到52平方公里,城建投资年均在100亿元以上,集聚和承载能力极大提升。短短几年光景,临河城区的面貌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观: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整洁的街道、高耸的楼群、灵动的水系、满城的绿色……

  坐拥天生丽质的山水风情,昔日的“大乡镇”实现靓丽转身,成为自治区西部一个宜居宜业魅力四射的美丽新城。

  依托滨河近水的优势,临河区因势利导引水入城,建设环城大水系,形成河、渠、湖贯通,城水相依、亲水休闲的“塞上江南”“草原水城”。如今,南有黄河水绕城而行,西有永济渠静静流淌,北有万亩镜湖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中间有二黄河、金川河、永刚渠等水系穿城而过,临河城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登上观光游艇,既可以劈波斩浪畅游二黄河,欣赏沿河两岸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也可以逆流而上走进九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近距离感受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

  城西,美丽的永济渠湿地映入眼帘:一座色彩鲜艳的彩虹拱桥飞架两岸,以绿化为主的开放型带状景观公园里绿树成荫、百花齐放,亭台花榭古香古色,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白墙黛瓦的仿古农家院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城北,万亩镜湖湿地波光粼粼,沿湖水源防护绿地248.4公顷,形成草坪、灌木、乔木有层次的纵深绿化体系。作为临河城区北侧的重要湿地和备用水源地,这里展现出了“湖水相连、水绿交融、城水相映”的和谐美景,成为临河城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做大“绿”文章,临河区不遗余力。

  按照“面上增绿、线上提质、点上造景”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全方位拓展造林空间,提升造林水平。两年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3.9万亩。实施通道绿化389公里,高标准完成城区“七大出口”绿化并建成临陕路、朔方路、堤防路、机场路等一批绿化景观带。

  借鉴常州园林建设“城市客厅”新理念,临河区科学论证城市园林布局,在城市空间打造更多亲民、便民、休闲园林精品。临河城内重点实施水系绿化、公园绿化、广场绿化和主要街路植绿补绿工程,推进临河森林公园千亩生态园、北郊公园等景观建设和沿黄公路绿化等12项重点精品通道绿化工程。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两年内提升了15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区”“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区”。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集镇改造工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真正使临河这座城市镶嵌在绿色画廊中。以河套文化为源头,着力打造黄河旅游文化、现代农牧业文化、教育文化三大文化功能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河套特色的文艺精品,使河套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为了人民。临河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大力气实施各项民生事业,努力使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喜捧“新饭碗”。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332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推动新医改,解决看病贵。28所一级医疗机构、160个村卫生室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群众就诊医药费平均下降30%;建设保障性住房,让“居者有其屋”。近年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20万平方米、1.6万套,解决了3万多群众的住房困难。

  每年财政支出的近80%用于民生。城区新建50家蔬菜直销店和放心粮油店,菜价同比下降30%;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政府补贴570万元实施“户户通”,5.7万农户看上免费卫星电视;新农保覆盖面达到90%以上,新农合覆盖面稳定在99%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260多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房屋6904户;1.9万农民成功脱贫。

  ……

  人心思进,风帆正满。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道上,临河区阔步向前。55万各族儿女牢记总书记“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深情嘱托,高举科学发展的画笔,激情描绘着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画卷。 (记者 韩继旺)

 【评论】赶超要下硬功夫

  实现跨入盟市所在地“第一方阵”目标,临河区赶超崛起的做法值得一书。它不是“一锅烩”式的发展县域经济,而是从培育优势产业入手,按照一产打特色、二产要绿色、城建重宜居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绿色县域经济。

  从字面上看,虽然只是在县域经济前头加了“特色”“绿色”两个词,但这恰恰是他们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内生动力。可以说,临河区掌握了赶超崛起的硬功夫。

  扬长补短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规律。临河区要赶超崛起,就必须向一产要特色。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临河区将设施农业和规模养羊业作为发展方向,一手抓羊,一手抓粮,通过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形成羊绒全产业链、肉羊全产业链的“双龙”舞动格局,推动了农牧业提质增效。

  灰头土脸的工业撑不起县域经济的“脊梁”。临河区要赶超崛起,就必须向二产要绿色。他们摒弃单一粗放的经营方式,在工业项目的选取上注重深加工、延伸、增值等创新功能,强调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并在旅游、物流等服务领域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不难看出,正是同步运作“加法”和“减法”,临河区才走上了一条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新型城镇化既是促进农牧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临河区要赶超崛起,必须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好做足“宜居”这篇大文章。短短几年,昔日的“大乡镇”靓丽转身,成为自治区西部一个宜居宜业、魅力四射的亮丽新城,为赶超崛起打造了平台、奠定了基础。

  有“特色”才有硬功夫,重“绿色”才有生命力。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继续沿着特色绿色发展之路走下去,临河区跨入“第一方阵”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