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深入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 > 理论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布和朝鲁:试论适应新常态
 

布和朝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

  什么是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从总体上看,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动力转换,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挑战增多,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从速度层面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从经济学角度讲,新常态的成因与潜在增长率有关。什么是潜在增长率呢?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和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将成必然趋势。因为,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从劳动投入看,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随着被抚养人口增加、抚养支出上升、储蓄率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将放缓。代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也难以大幅提高。潜在增长率是一个长期供给概念,要求我们既不追求超越承受能力的超常发展,也不能在经济发展上无所作为。经济总量和基数变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不可能长期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新思路强调让实际增速和潜在增长率一致。

  从结构层面看,随着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一二产业比重将下降,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带来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新型城镇化提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带来城乡结构优化;随着相关产业由东部转移到中西部,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带来区域结构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价格提高,服务业占主导使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将推动劳动工资提高,带来收入分配结构优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保障完善,消费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带来需求结构优化。

  从动力层面看,以往,廉价生产要素是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天,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经济转向创新驱动。5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风险层面看,风险显性化并不是经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原来在高速增长时期被掩盖的风险暴露出来。比如,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导致投资信心削弱,楼市泡沫凸显出来;楼市下行预期导致土地需求减少,土地财政财力紧张,地方债务风险凸显出来;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会导致银行相关贷款埋下金融风险隐患。

  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看,提出用新常态来判断经济走势是科学的,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4%。但是,产业结构在优化,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到46.6%;需求结构在变化,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是负2.9%;城乡区域差距在缩小,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收入分配结构在改善,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物价水平稳定,2012年和2013年平稳增长2.6%,今年上半年保持在2.3%的水平;就业形势较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民生继续改善,保障房开工530万套;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是6年来最大降幅;经济增长更有人情味,总体处于合理区间。

  同时,今年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仅为5.8%,说明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总体看,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物价稳定、增长平稳、质量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从现实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

  适应新常态,要创新宏观调控和推动发展的思路和方式。要从只盯增速转变为坚持区间调控。当经济运行接近合理区间的下限时,政策着力点是稳增长;当经济运行接近上限时,注重防通胀;当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则加大调结构、促改革的力度。要从事后救急转变为保持底线思维。底线管理、区间调控,就是一方面要守住就业底线和通胀底线,另一方面还要守住风险底线。要从“大水漫灌”转变为坚持定向精准调控。上半年,针对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国家实施了旨在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支持棚改的专项金融债等政策,用“喷灌”“滴灌”代替了“大水漫灌”。要从单一需求管理转变为引入供给管理。目前,经济总需求受到制约,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有所降速。但是,从供给方面着手,就能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短期,有效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在中长期,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决定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改进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结合方式。因此,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不仅关注速度的短期变化,更关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动力转向创新驱动等更为长期的目标,正在从主要关注需求端的“三驾马车”转向主要关注供给端的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深化改革这长期的三大动力。

  新常态不是一个新的周期,而是一个新的时期,调控和改革的难度前所未有。新常态下最关键的,就是要把对经济增速的关注,真正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对我们来说,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保持定力、顺势而为、积极有为,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动转型发展。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