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家里的暖气热了吗?”成为北方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外面的气温骤降,走进家中身子一热,心里也就暖和了。温暖,是老百姓冬季里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对于有老人、孩子、病患的家庭来说,冬季里的室内温度更是至关重要。也正因为如此,供暖年年都会得到众多的关注。有没有如期供暖?供暖的质量好不好?老百姓的家里暖和了吗?这些问题党和政府关心,老百姓关心,各家媒体关心……
让笔者感到遗憾的是,每年依然会有某某小区没有供暖的消息传来。有管道故障的原因,有设备检修的原因,也有供热能力不足的原因………
这样的现状,百姓显然并不满意。“早干嘛去了?”成为大家的疑问。既然明明知道要求10月15日确保供暖,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为什么不及早加大供暖隐患排查力度、相关工程建设进度?为什么近些年来总会在供暖期来临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更让群众们感到心理不平衡的,是有关部门对供暖收费工作的积极和上心。早在两个月前甚至更早很多居民小区就贴出公告,通知业主们及时缴纳暖气费,否则将影响今冬供暖。临近供暖日期,没有缴纳费用的业主还能接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提醒尽快缴费。不少居民说,如果供暖工作做的像收费工作那样细致,恐怕早就解决问题了。
供暖问题是冬季北方市民最大的民生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看到,从2013年到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每年为每户低收入农牧户免费发放1吨冬季取暖煤或600元供煤补贴。而且张榜公布发放冬季取暖用煤的低收入农牧户名单、供煤或发放货币补助情况。这是自治区党和政府推出的“暖心煤工程”,为的就是让百姓在冬天里既暖炕头又暖心窝。
在供暖期,有关部门理应提升服务水平,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供暖全过程,做实做细供热服务,确保第一时间解决供热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让老百姓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让一室的温暖既暖和百姓的身更暖和百姓的心。(刘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