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锡林郭勒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西苏旗让“软黄金”变成“硬支撑”
内蒙古新闻网  14-10-16 20:22 打印本页 来源: 锡林郭勒新闻网  
 

  今年8月,内蒙古牧都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在西苏旗总投资1.5亿元建设的收、洗、梳、纺、织一体化生产项目正式开工。不仅为该旗不断做大做强绒毛加工产业,并全力打造成自治区北部重要的绒毛加工集散地和祖国北疆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拉动地方发展,提振地方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该公司于2013年3月入驻西苏旗朱日和工业园区轻工产业园,由江苏南通蕾丝妮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投资注册,注册资本3000万元,共有全自动梳毛机生产线6条、全自动纺纱机生产线6条以及全自动针织电脑机200台,形成了收、洗、梳、纺、织一体化的生产项目。项目年加工绒毛制品300万件,年产值可达15亿元,上缴利税1亿多元,安置了400多人就业。到目前,已生产了20多万件成衣,并都已经出口,产值近3个亿。

  2014年,西苏旗继续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以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并通过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绒毛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促进绒毛加工企业由初级加工向梳、纺、织等终端产品转化,实现企业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了以赛汉塔拉镇为中心,辐射东苏旗、镶黄旗、四子王旗、二连市等周边盟市旗县的,在锡盟范围内最具优势的绒毛加工产业园区,并努力打造成自治区北部重要的绒毛加工集散地。

  今年到目前,已先后有草原牧都、三羊绒毛等14家企业落户西苏旗,从而使该旗绒毛加工企业达到了2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户,占全旗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3%,从2006年开始,全旗绒毛总产值始终保持在6亿元以上(产值超亿元的有2户),其中2013年全旗绒毛产业总产值7.6亿元,占全旗工业总产值的15%,占锡盟绒毛产业的30%以上;预计2014年绒毛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5亿元,占全旗工业总产值的23%;全旗绒毛年均纳税保持在1000万元左右,安置各类就业人员近千余人,年加工无绒毛近1000吨、洗毛7000多吨;全旗年加工羊绒羊毛服饰200万件;羊绒、毛被13万件,产品种类达43种。

  今年,该旗绒毛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8月末,全旗10户规模以上无毛绒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5760.9万元,同比增长132.88%,累计完成无毛绒产量1873.53吨,同比增长190.02%。全旗羊毛收购总量达到8000余吨,收购企业17户,收购价格每吨6600元左右。从目前收购情况看,已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收购总量将达到1.2万吨,较往年翻一番,每吨利润可达400元。“今年是我们企业绒毛收购量最多的一年,到现在已卖出了2700多吨,每吨价格是1.7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西苏旗腾达绒毛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占海说。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羊绒制品价格不断攀升,羊绒一度被称为“软黄金”。西苏旗地处锡盟西部,苏尼特草原是辽阔的天然牧场,也是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作为该旗基础性产业,为绒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据了解,该旗羊只年存栏数常年保持在80万只左右,原绒和羊毛产量每年可达到100吨和1000吨左右,加上从蒙古国、辽宁、乌兰浩特以及周边地区每年购入多达1000吨和3000吨的羊绒和羊毛,都为绒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时无毛绒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为当地扩大绒毛加工企业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了绒毛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风水宝地”。

  西苏旗紧紧抓住机遇,将畜产品和绒毛确立为该旗支柱产业,开始政策引导和鼓励。为了扶持绒毛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该旗相继出台关于鼓励绒毛生产发展和加快推进绒毛加工业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措施,并在购机补贴、用电补贴、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等方面予以奖励扶持。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发放税收优惠和补贴资金680万元。为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今年,由旗财政出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元合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12户绒毛企业解决担保贷款2900万元。同时,该旗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新建了以绒毛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轻工产业园,并先后投资2亿元修建完善产业区的水、电、路、通讯、硬化、绿化、排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园区。吸引了河北、上海等地的12户企业在该旗投资新建绒毛加工厂,成为全盟企业户数最多、市场交易量最大的绒毛收购加工聚集区。

  “通过实行这些优先优惠政策,我们想达到引进绒毛精深加工大企业的目的,力争使我们旗的绒毛产业的产值达到50个亿,并将绒毛企业全部做到精深加工。”西苏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张学军向笔者介绍说。

  几年来,该旗境内相继涌现出了宏达、三环、腾达、永鑫等一批颇具规模的企业,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河北、宁夏以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蒙古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宏达、腾达、三环等骨干企业为主、以“香泰”、“赛普”为品牌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宏达公司的“香泰”牌驼绒、羊绒系列产品已增加到40多个花色品种,“香泰”商标被评为内蒙古著名商标,其“香泰”牌系列产品已成为内蒙古的优秀旅游产品,远近闻名,“香泰牌驼羊绒被”于2013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创建于1998年的西苏旗三环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其80%的绒毛产品出口意大利,年创汇8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无毛绒共4.51吨,创汇62万美元。

  西苏旗腾达绒毛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西苏旗促进再就业先进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6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达近4000万元,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200多万元,销售收入4500万元,上缴税金40多万元。建厂以来,公司不断扩大规模,公司于2012年5月投资600多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并新引进的一条羊绒被、驼绒被生产线,年产值达到了5000万元,实现了从出售原材料到绒毛产品深加工的转变。成为了集畜产品购销、储存、加工及生产高端产品于一体的重点绒毛企业。

  目前,公司拥有2个分选车间,洗净车间1000多平方米,设备有联合洗毛机一套,年可生产加工各种洗净绒、毛3000吨。分梳车间1400平方米,有绒毛分梳生产线一条,羊绒被、羊绒毯、羊绒衫生产线各一条,年可分梳各种无毛绒50吨,生产系列羊绒被20000条、毛毯10000条、羊绒衫150000件,产品销往呼市、包头等地。同时,该公司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暖倍思”系列羊绒被商标及其它品种的商标达10种,并获得国家商标总局的受理。公司现有员工135人,为全旗下岗再就业提供了85个就业岗位,该公司从当地牧户手中收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总量的90%以上,直接带动500多户牧民致富。(驻站记者 孙智广)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