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喀旗通太沟村:美丽蝶变筑起希望的田园
内蒙古新闻网  14-10-20 10:22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农家小院坐落在整洁的水泥路旁,枝繁叶茂的果树挂着累累硕果布满山坡沟底,果农的欢声笑语不时在林间回荡……林网、路树与人家定格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动人画面——温馨而富有诗意。这就是喀喇沁旗小牛群镇通太沟村。

  通太沟村具有光荣的传统和历史,上世纪末坚持生态建设三十年不动摇,成为自治区和全国的“三沟”小流域治理典型,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到此视察。如今,通太沟村已是松柏成排、灌丛连片。山杏、棉槐、沙棘、苜蓿等林草盖度已达9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休养繁衍,基本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两翼齐飞。近年来,为兴村富民,通太沟村切实搞好生态经营,打造生态建设升级版。
  2月15日,市委书记王程熙到通太沟村考察时,对该村在山区发展林果种植的做法表示肯定,并鼓励继续加大林业技术服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这既是对通太沟村发展之路的认可,又是通太沟村自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的强大动力。
  一年来,在喀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太沟村牢记王书记嘱托,以兴村富民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和经营力度,实施“十个全覆盖”建设,大力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升林果产业发展规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拓宽产业发展空间。这一系列举措在有力促进群众增产增收的同时,也让通太沟村实现了化蛹成蝶般的美丽嬗变……
  小村有了新风貌
  “砖来了,老李你们几个抓紧卸车,谁家还缺多少块儿,把数统计好了抓紧给村里报上来,一会儿车就来。”村长李秀珍一边招呼人干活,一边忙着统计还缺多少块儿砖。镇里免费给大家伙儿送砖,村民酬工酬劳自垒院墙、盖花墙……看着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村子的变化,村长李秀珍的心里越来越高兴。
  村民心里乐开花儿——
  “今年村里修上了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还实施了危房和院墙改造,老百姓特别高兴!”“你看三组村民王蒙家的房子,那是用石头、土和砖混合建造的老屋子,已经住了30多年。这回实施房屋改造,一共花了20000多块,村里就给报了9000块,自己才花了10000多块。”刚帮着邻居改造完危房的通太沟村一组村民徐有财说。
  为迅速改变全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通太沟村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截至目前,全村投资40万元实施院墙改造600延长米、8200平方米。投资近69万元实施危房改造73户,其中改造69户、重建4户,从而实现了全村危房改造全覆盖。投资50万元修建6000平方米村民活动广场,530延长米、1780平方米的长城垛。投资15万元整修村级活动室7间、138平方米。投资10万元粉刷墙壁300延长米、修建文化墙2300平方米。投资36000元建垃圾箱40个。建设仿古式厕所2间、30平方米。投资112万元实施街巷硬化16000平方米。修建通村通户公路8.5公里,使170户家庭实现了户户通。投资40万元栽植绿化乔木、灌木3500株。修建标准化卫生室和便民超市各1处。
  如今,通太沟村家家户户的老土墙全改成了红砖墙,老土屋变成了红砖大瓦房,村里的小土路硬化成了水泥路,医疗点变成了标准化卫生室,空旷的闲散地上建起了活动广场……
  “我们加大通太沟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力度,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走上硬化路,活动有场所,生活有奔头。只要群众满意了,我们的付出就没有白费。”小牛群镇书记孙国荣对记者说。
  产业有了新气象
  “我们家一共栽了6亩果树、330多棵,主要以苹果梨、安果梨为主。今年实施了林下滴灌新技术,水果产量达到5000多斤。再加上在果树间隙新种的三亩多南瓜,今年的收入能达到10000多元。”一说起果树种植,通太沟村3组村民李艳红立刻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像李艳红一样尝到果树种植甜头的,还有通太沟村七组村民蔡淑萍——
  “我家300多棵苹果梨收入10000多元,再加上新种的150多棵大扁核,一年的收入能达到15000元,这可比种地强多了。”蔡淑萍激动地说。
  近年来,通太沟村充分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沟域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精效林果业。全村2200亩果树,年产水果达500万公斤。
  2014年,通太沟村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林果产业发展后劲——
  对部分果树进行了品种更新,更新面积达200亩。新增果树种植面积700亩,栽种苹果梨、秋红李子等果树苗近50000株。实施坡改梯建设项目,铺设水管12000米,新打机电井2眼,维修机电井2眼,配套井4眼。积极争取旗林业局建设项目和呼和浩特市包商银行支农资金,为全村500亩果树实施了林下滴灌技术。争取旗扶贫资金50万元,村委会与有意发展林果产业的村民签订合同,根据发展实际,每亩给予150元补助。今年实施坡改梯建设项目用地3000亩,明年将全部栽种果树。至2015年,全村果树种植面积将达到5000亩。
  “截至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为6800元。我们准备通过1-3年的努力,使通太沟村果树栽培面积达到5000亩,人均果树面积达到5亩,户均纯收入仅林果一项增加1.5万元,争取把通太沟村打造成为全镇乃至全旗沟域经济的示范区。”村长李秀珍向我们描绘了林果产业的新规划。
  发展有了新思路
  “我家的农家乐从今年5月份开始营业,仅梨花节两天时间就接待游客150多人次,纯收入1000多元。”“接待用的都是哈拉海、苦麻子、小笨鸡、酸菜等农家菜,特别受游客欢迎。”通太沟村七组村民蔡淑萍一提起农家乐,立刻来了精神头儿。
  今年以来,通太沟村在大力发展林果业的同时,由旗交通局投入380万元修建了6.8公里长的空中走廊,并利用该村愚公坡、中心观景台等乡村旅游资源,全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不断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作为市旅游局和喀旗重点打造的旅游度假村,4月30日,通太沟村承办了全市首届通太沟梨花节。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受到了市内外游客的一致认可,几天时间吸引游客12000余人。梨花节期间,单户农家乐的纯收入最高达5000多元。
  在此基础上,该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约10万元新建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制作了景区指示牌、标示牌,安装了20个组装板式旅游厕所。 截至目前,全村农家乐经营户已达16家。
  “现在村里许多农户已开始养笨鸡和羊,为明年的梨花节做起了准备。”村长李秀珍说。
  “我们不仅要办梨花节,下一步还要办采摘节,让采摘节和梨花节一样,成为通太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靓丽名片。在通太沟村,游客春天可以赏花,秋天可以摘果。”
  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依靠经营林果产业,带动乡村旅游进步,用林果和旅游两条腿走路。如今的通太沟村,正在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发展成果描就着兴村富民建设的美好明天,践行着市委领导的殷殷期望和深情嘱托。

  

[责任编辑 张睿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