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4走转改主题竞赛活动 > 见闻走转改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转改大赛·现场】翁牛特旗:不毛之地也能变身"生金之地"
 

  原标题 翁牛特旗:不毛之地也能变身“生金之地”

  提起沙地,人们总会联想到干旱的不毛之地。然而,在沙化面积超过总土地面积40%的赤峰市翁牛特旗,沙地却成了农牧民心中的“生金之地”。

  走进翁牛特旗,城内似花园,城外绿成片。14万沙区群众把生态劣势变成资源优势,通过以路治沙、引水入沙、适度开发等模式发展沙产业,使沙地与绿色、富裕和活力结缘。全旗720多万亩沙地中58.8%披上了绿装,沙产业年增产值2.4亿元,农牧民人均增收600元,还让3000多名剩余劳动力有了活儿干。

  步入穿沙公路图哈线治沙区,望着高过人头的各种灌木,阿什罕苏木副苏木达僧格滔滔不绝地念起了他的靠沙吃沙经:“这个山竹子籽一斤能卖到20多元;平茬后的黄柳、柠条可以当原料,我们准备引进企业,建一个密度板厂和颗粒饲料厂;林下,还可以养殖牧鸡……”

  以路治沙,是翁牛特旗一直探索实践的经典之作。一眼望去,网格化的穿沙公路,把沙地切割成若干治沙单元,绿色沿公路两侧延伸。旗林业局副局长姜伟峰说:“开通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既方便了沙区群众生产生活,也为治沙人员和物资输入沙漠腹地提供了便利,推动防沙治沙工作有序开展。”据他介绍,2009年—2013年,翁牛特旗先后开通了响道线、图哈线、那日线等7条穿沙公路,总里程201公里,总治理面积150万亩。

  引水入沙,又是翁牛特旗的精彩之举。为了改善沙地水资源贫乏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翁牛特旗相继建设了引西拉木沦河水入老哈河、新苏莫草原水库、示范牧场墩基、恩格尔、小响水等工程,累计引水1500万立方米,使项目区沙地水位有效提高,得到滋润的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了生机。

  环境变好了,百姓致富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如何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翁牛特旗提出适度开发、突出经济效益、发展特色优势沙产业的新战略,精心培育沙地品牌。2009年,旗里将林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打造两条“林果产业带”,推行契约化管理和先造后补机制、鼓励果农种植林间作物、免费安装灌溉系统等措施,尝到甜头的果农纷纷投入到林果产业中。

  在阿什罕苏木珠日干格日嘎查,牧民西日拉代家除了养牛、马、羊外,今年又添了2000只沙地牧鸡,牧鸡雏鸡在1个月的专用饲料喂养后,就可以散养在林下草地里,吃虫子和草籽了。仅此一项,西日拉代家的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

  苏木达满都夫兴奋地说:“阿什罕苏木发展沙地牧鸡产业是在畜牧业全面实行舍饲禁牧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我们引导15户牧户组建了沙地牧鸡养殖协会,注册了‘阿什罕凤’商标,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每只鸡可获纯利润16—18元。今年,牧鸡养殖户发展到了85户,养殖规模有6万只。”

  乌敦套海镇孤山子村位于红山水库下游,原本多是沙地、戈壁和盐碱地。2008年起,这里的人们采用井河并用方式灌溉稻田,建设了万亩优质水稻开发项目区,目前已发展到1万多亩,其中有机水稻3000亩。镇长毕明道介绍,该村依托翁牛特旗紫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有机水稻合作社,对稻米的生产、加工、销售进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龙乡玉品”“康熙贡米”等有机稻米声名鹊起,远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目前,翁牛特旗特色沙产业年产值已近5亿元,发展林果基地13.7万亩、沙地绿色有机水稻16万亩、沙地马铃薯基地10万亩、沙地牧鸡20万只;发展沙漠旅游业,年接待游客44.1万人次。(记者 庞俊峰 张慧玲 徐永升)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