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达标也很冷
“气温下降了,但我家仍不暖和……”今天一大早,赤峰市民、网友“不醉清风”在线反映。与此同时,家住江南小区的戴女士也说:“我家特别冷!”与其同住一个小区的刘先生表示自家也不暖和。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家住赤峰市区的圣地亚哥小区、静水湾小区、碧桂园小区等小区的部分住户,发现仍有一些人为家中“不争气”的暖气而闹心,并期盼暖气早日热起来。
随后,记者将用户家的“热”问题一一反映给了相关的供热企业。对此,相关供热企业也特别重视,并表示,他们会立即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检查,尽力尽快让用户家热起来。
同样在10月21日,在一股寒潮侵袭下,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0摄氏度。在河东新材小区,虽然早早供了暖,平均室温达到了18摄氏度,但不少上了年纪的居民仍然意见纷纷。白天室内温度还可以,可每到夜间就温度骤降,盖两床被子还总是被冻醒。
“老人怕冷,不比年轻人啊!达标了,我们还是冻着了。”一位退休干部说。
治本要靠市场化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莹认为,当前一些地区供暖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根本上是市场化不充分的表现,不少供热企业的服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比如,没有及时供暖,或者供了不暖,供热企业应该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告知用户,及时反馈和解决用户诉求。再就是目前的城市供暖的软硬件都达不到充分的人性化,老年人、贫困户家庭的特殊采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照顾。
采访中,一些采暖户质疑,我们不缴费到期要扣滞纳金,可是供暖企业推迟供暖、供了不暖,却很少听说过退热费,或者像其他商品那样“假一赔十”。暖气不也是商品吗?为何不能索赔或者拒付费用。李莹认为,在不充分的市场化前提下,由哪家企业供暖,用户基本没有选择权。倘若市场化运行顺畅,在竞争和淘汰机制作用下,逼迫企业不得不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和标准提供产品,做得不好的企业,就会被用户摒弃,会被淘汰。所以解决城市供暖质量问题,根本上还是要推进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同时,相关制度建设要不断完善,监管要不断加强。比如对于用户提出的供热不达标,应该如何赔偿的问题,相应条例还需要不断完善。科技进步也是一个助力,可施行分户供暖和计量供热,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让供暖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满足百姓的需求,还有利于节能减排。从城市管理角度说,可以发挥基层单位如社区的作用,使管理工作网格化、细化。社区应该在供暖问题上发挥作用,不论是入户调查,还是代表用户与供暖企业协商解决问题,都比用户直接面对供暖企业维权更有效。(记者 白江宏 赵弘 冯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