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内蒙古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 生态护卫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蒙边境一名铁路治沙专家的“理想与情怀”
内蒙古新闻网  14-10-23 10:37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爱平

  9日起,内蒙古大部地区由温暖如春的“舒适”状态,一下跌入“冰窟”。显然,位于中蒙边境铁路临河至策克铁路的薛社贤也概莫能外。

  作为中蒙边境铁路上的“治沙领头羊”薛社贤称,自己最怕冬季气温下降情形的出现。这一点显然亦与该铁路的地理位置有关。

  “临策铁路东起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至阿拉善盟中蒙边境策克口岸,途径乌兰布和、亚马雷克、巴丹吉林沙漠,其经过地区仅有植被较好地段69公里,沿线有400公里的无人区。这条全长768公里的大漠天路,有14处沙害严重地段。”薛社贤说,治沙在这里只有开始,很难有结束,只能控制,控制,控制。

  冬日里让薛社贤最为揪心的事情是治沙的难度加大。对于原因他解释为“由于当地的沙漠天冷风大,在中蒙边境的这条铁路,温度最低可至零下30度,倘若下雪,混着雪水的冻土坚硬无比,给铁路轨道除沙带来巨大困难。”

  “好在,现在肆虐的沙漠对于铁路的侵害已经弱多了。”薛社贤一边说着,一边回忆着自己在铁路治沙中的“理想与情怀”。

  刚过知天命的薛社贤,早年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林学系林业专业。在他的印象中,其后所学的专业与“治沙”工作冥冥中有种“巧合”。

  资料显示,此前他在包兰线巴彦高勒——石嘴山段工作期间就曾对铁路沙害治理有过相关研究。不过,“与风沙肆虐的中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内蒙古阿拉善中蒙边境的临策铁路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工作二十多年来,治沙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薛社贤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曾在包兰线工作期间,薛社贤即开始从事铁路防沙治沙工作。据统计在包兰线工作期间,他累计营造铁路防护林96延长公里,栽植防沙苗木160多万株,基本解决了包兰铁路巴彦高勒─石嘴山段风沙危害,线路质量显著提高,为该区段无缝线路铺设创造了条件,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期间,薛社贤还以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而脱颖而出,他在学术期刊发表的《铁路滴灌防护林》及《乌吉线沙害治理方案探讨》等论文著作在业界名声大躁。

  亦因如此,当他于2011年调任中蒙边境临河至策克口岸工作时,毫无疑问他成了“当然的治沙专家”。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他称,由于内蒙古沙漠众多,在治沙领域中中国的相关技术已经步入世界前列。

  “临策铁路采用的高沙障、网格治沙、人工清沙等技术,在两年的实践中,基本杜绝了一级沙害,减少了二级沙害,目前列车基本不会因风沙阻路而晚点。”薛社贤说。

  对于通过自己和同事的这番努力,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的薛社贤称,自己很欣慰。“这也是自己多年治沙中所特别具有的“理想与情怀”,难以割舍的情怀。”

  “两年来,这条铁路线上的风沙不如当初那么肆无忌惮了。工人们住上了板房、安上了空调、看上了电视、吃上了大棚蔬菜……。”谈及这些,薛社贤说,这对于中国西部千里戈壁与沙漠并存的空旷之地,说实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今次的突然降温,薛社贤在采访中表示有一喜一忧,一喜为即便出现大风天气,也不会出现过往的“大风起兮沙飞扬昏天黑地之状,而忧的则是“老天爷千万不要在这几天下雪。”说毕,他摊摊手转眼消失在凛冽的寒风中,留下长长的背影。(完)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