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内蒙古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 生态成果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生态迁移:恢复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的密匙
内蒙古新闻网  14-10-23 10:37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这片草原曾经草场沙化、退化面积占这个草场总面积的75%呢。”再次站到这片草原上的时候,牧民希吉尔感慨地说。

  搬迁前的敖力克嘎查就位于这片草原上,这里属浑善达克沙漠腹地,曾有11个自然浩特,115户391人,由于草场严重沙化、退化,2000年牧民人均收入仅有922元,是当时典型的贫困嘎查。

  希吉尔介绍道,2001年敖力克嘎查响应锡林郭勒盟“围封转移战略”的号召,实施了“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率先走入生态迁移的行列。

  “当时就投资401.17万元建设了‘奶牛村’,并一次性处理了1.1万多头(只)土种牲畜,购入奶牛287头,开始发展奶牛养殖业。”希吉尔笑着说。

  锡林郭勒盟林业局副局长鲍文东介绍说,近几年,由于牧民的大规模放牧,使得浑善达克沙漠飞速扩张,路边裸露根系的死树越来越多,湖泊数量不断减少,草地面积也不断缩小,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态迁移成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唯一选择。

  鲍文东说:“2001年,敖力克嘎查开始实施生态迁移、围封草原,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草场沙化退化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40%恢复到现在的95%左右,比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前提高了55个百分点。”

  “现在的这片草原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夏天的草场上草长莺飞、百花齐放,绿茵茵的一片。”希吉尔激动地说。

  十几年的围封转移给敖力克嘎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希吉尔介绍,目前的敖力克“奶牛村”已初具规模,修建暖棚2932平方米,畜(草)圈33508平方米,奶牛养殖户已发展到了106户,奶牛存栏1450头,平均日产鲜奶能达到8吨。

  据了解,敖力克嘎查现有牧区专业技术人员15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到了100%,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8361元,是围封转移之前的9倍之多。(作者:张玮)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