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4走转改主题竞赛活动 > 见闻走转改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转改大赛】张副场长的心病
 

  原标题:张副场长的心病

  林场的职工们说,张场长得了心病:哪天不进山里看看,心里就不踏实。

  张场长叫张胜利,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乌拉山林场的副场长。

  金秋时节,记者随内蒙古环保世纪行的采访团来到林场。见到张胜利时,他刚从旗里开完会。“一入秋这山里就冷了,但工作还得抓紧啊!”这个带着眼镜、面相斯文、肤色黧黑的汉子在林场的休息点屁股还没坐热,心急得又要进山看工人们网围工作进展得如何。

  乌拉山林场东西长9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70多万亩,是我区西部最大的天然林区。1983年,张胜利子承父业,来到乌拉山林场当了林业职工。一晃30多年过去了,山里50多条有路或没路的沟他都走遍了。哪片林子是哪年栽下的,哪条沟里有哪些树种,长势如何,有没有病虫害,他都了如指掌。

  2000年,伴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荒芜的乌拉山开始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网围封育。张胜利说,他们的故事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刚进山的时候,一条路都没有,物资匮乏,但我们必须得在这里扎下根来。我带着工友,从家里扛着面和土豆,走上一天到了大桦背作业区。那里除了光秃秃的山,只有一个没屋顶、没窗户、被遗弃的破房子。大家用帆布搭了个房顶,简单改造了一下,这就成了我们的大本营。2001年,我们修了一条通往山顶的简易沙石土路,结束了林区不通路的历史。”张胜利娓娓道来。

  乌拉山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树苗成长难度很大。可大家明白,如果让这些地方继续荒芜,荒山造林就会成为空话。

  “巡山的路,都是我们自己踩出来的。”林场老职工刘国胜告诉记者,山里夏季高温潮湿,被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不过,看着亲手种下的树苗长大成林,很有成就感。

  现在,秃山都披上了“绿衣”,可这满山的林子又成了张胜利放不下的心病。“林子是长成了,可守护这片林区任务艰巨啊!”张胜利介绍,护林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山上树木起火,防治病虫害侵袭,还要防止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盗砍树木。但林区面积大,地形狭长,守林难度很大。

  车巡、步巡加定点岗,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大桦背核心区5万多亩林场实现了全覆盖监控。护林员每月巡山不得少于22天,而且每天都要写巡山日志。“这林子就像我们的孩子、朋友、家人一样,生活中早已离不开它们。你看,这一片是十几年前我亲自栽的。”在一片油松林前,张胜利停了下来,抬眼仔细望了望树的长势,“树长大了,我们也老了哦!”(记者胡芳)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