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根河人吃上了本地菜
龙凤市场是根河市最大的菜市场。菜市场的一排卖本地产的蔬菜,另一排卖外地贩来的蔬菜,摊贩们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排。
“阿姨,买这么多能吃了吗?”“能啊,这是咱本地柿子,又沙又甜,我家孩子都当水果吃呢!这两年终于能吃到咱本地菜了,贵一点我也愿意买。”市民吴女士拎着一袋西红柿挤出人群。摊主赵洪福是当地菜农,自己种菜自己卖,从家带来的8筐黄瓜和6筐西红柿一会儿就卖去了一大半。
年平均气温零下5.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8℃,一年中无霜期仅70余天,根河被称为“中国冷极”。“气候条件恶劣,以前我们只能种点土豆、白菜、卜留克,像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这样的细菜不行,市民吃菜90%都靠外进。”根河市森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跃宇介绍说。
2010年,为了解决本地区部分贫困人口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根河市森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37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00亩的根河市低收入群体蔬菜生产基地,包括12个暖棚,34个普通大棚。西瓜、香瓜、西红柿、豆角,以前种不了的蔬菜水果都在大棚里种了出来。
9月份,根河市的土地已经上了冻,于丽芬的蔬菜大棚里还温暖如春,黄瓜、西红柿、辣椒、豆角正长得起劲。于丽芬5岁的小孙子正埋头啃着西瓜。“这个时候还有西瓜?”李跃宇惊讶地问。“早没了,这是我专门给孙子留下的几颗,没舍得卖。今年种了一个大棚的西瓜,大伙儿早早就来预定,没进市场就全卖完了,我们都没捞着吃。”于丽芬的大嗓门逗乐了大家。
另一个大棚里,正在育苗的蒲公英已经冒出了头。于丽芬告诉我们,这些蒲公英长到一定高度后就移到暖棚里,春节就可以上市了,一斤能卖30元。“这东西不愁卖,大伙儿都爱蘸酱吃。割一茬长一茬,能卖到明年5月份。”于丽芬说。
2012年,常年在外地帮人摘菜卖菜的于丽芬回到家乡,租了3个蔬菜大棚,开始种菜。冷了就在大棚里烧上炉子,再上个3层膜,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于丽芬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大棚发展到了8个,一年能挣个十几万。后来,根河市新兴社区36户大田种植户加入了蔬菜生产基地,根河市低收入群体蔬菜生产基地达到1600余亩,成了根河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基地共带动就业近500人,大棚每年生产各类细菜近6.5万公斤,大田生产土豆、白菜、卜留克等大菜350万公斤,这些蔬菜全部销到根河市场及周边乡镇。加上一些大棚种植散户,根河市地产蔬菜现在占到全市蔬菜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极大地丰富了根河市民的菜篮子。我们正在考虑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市民吃到本地菜!”李跃宇说。(记者马少林 霍晓庆 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