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呼和浩特日报》10月23日报道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促进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实施,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力度,大胆探索适合呼和浩特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发展壮大现代农牧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602.7亿元,同比提高6.4%,占全市GDP比重为59.24%;全市新增就业人数40382人,非公有制企业吸纳29541人,占新增就业人数73.1%,有效缓解了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压力,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市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营科技产业发展势头比较好,直接推动了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
今年,截至9月,全市私营企业39830家,注册资金1548.85亿元,个体工商户149032户,注册资金51.78亿元。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办理税务登记95111户。非公有制经济91233户,占全部管户的95.92%。其中,私营以上企业36419户,个体工商户54287户,外资企业527户。今年上半年,地税税收收入合计8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收入合计为71.64亿元,占税收收入83.29%。
为更好地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今年4月份,我市还专门下发了《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办公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异地商会发展的意见》。上半年“全国蒙商联席会”组织商会领导、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成立了3个调研组,赴全国14个省市开展调研走访,建立联络机制,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目前,全国已正式建立驻省一级外埠内蒙古商会23家,发展内蒙古籍会员企业近万家,这些会员企业直接反哺家乡的投资能力达到2000亿元。我市民间投资活跃,民营经济投资完成288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较全市平均投资快9个百分点。(记者云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