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清是武川县规模化土豆种植大户,拥有种植基地450亩,经过三年的种植积累,今年他的基地种植的荷兰薯系列和康妮贝克品种亩产达到了7000斤,且品相好、品质佳。目前,张海清的土豆已全部按照每市斤0.75至0.85元的价格被订购到山西、四川、天津、长春等地。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了解到,今年,呼市武川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42437公顷,去年的种植面积是35473公顷,增幅为19.63%,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新引进了一批包地大户,投入了更多先进农机设备以及马铃薯良种播种面积百分之百推广。据初步统计,今年马铃薯总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3.11万吨,增幅为19.18%。土豆增产了,而当地采用的多种模式也为农民解决了“卖难问题”。
据了解,武川土豆的销售方式有订单种植、各地销售商直接收购、销售到各大市场、销往超市等几种方式。同时因为武川县土豆窖藏能力强、气候适宜储藏,目前已基本形成秋季主销,四季常销的销售格局。据了解,今年武川县土豆一半的产量来自大型种植基地,另一半的产量来自农户、散户。现在全县有大小储窖5000座,窖储能力可达7亿斤,能够保障土豆及时入窖。每亩种植产量在2000斤以上的,基本有60%可以外销,其余的自行消化或者卖到淀粉厂。
种植大户张成忠的基地种植了500亩土豆,从2010年开始,他就与一些超市开始对接,每年有50%的土豆运往超市销售。种植大户杨书文也早在几年前和南方的土豆商进行对接,每年秋收时,他收获的土豆几乎不用入窖就全部销完。今年,他种植的“夏波蒂”品种因为全区很少种植,销量很高,每斤以8角3分钱出售,质量高一点的可卖到每斤8角8分钱。
王兴文是武川县可镇盈字号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他是全县通过流转旱地规模种植土豆的典型代表。今年,他种的300亩旱地土豆收成也不错,亩产平均2000斤。尤其是他在旱地试种的45亩康妮贝克亩产上了3000斤,而且收购价看好,每市斤为0.75元。王兴文的一部分土豆销售给土豆商贩,一部分入窖,将陆续出售。
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乡大以克村农民全红光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了500亩土豆,两个品种,荷兰十五(400亩)亩产量五千八百斤。克新一号(100亩)亩产量六千三百斤。他在三年前就和内蒙古华蒙通公司有了合作关系,每年订单种植该公司所需的土豆品种,秋收后,公司就派专职收购人员来他的基地采收,价格还高于市场同期收购价。今年他种的荷兰十五按每公斤1.5元支付,克新一号按每公斤1.4元结算。目前,所有土豆都已售完。
多年来,武川县一直是土豆种植大县,也是土豆种植名县,“武川土豆”的品牌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认可并有了“金豆豆”之称。但“金豆豆”的道路并非一路顺畅,2011年就曾遭遇滞销成为最不值钱的“金豆豆”。但县委、县政府按照“种薯、商品薯、加工薯”三薯并重,“科研、种植、加工、窖储、销售”五路并进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土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工程,保障农资充足安全,推进农业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合理引导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积极落实良种补贴和储窖补贴,扶持配合县土豆精深加工企业,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农民种植土豆保驾护航,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记者云艳芳安超通讯员侯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