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粪大水勤,种地不用问人”的老观念,转变成“照方抓药,地里缺啥补啥”的新思路;从沿续多年老品种不换的种植习惯,到迎合市场开发田间新品种;从简单的靠天吃饭能收多少是多少,到打出增产增收科技“组合拳”———兴安盟扎赉特旗种田“老把式”们的增产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家的耕地是三等地,跟着科技人员学科技用科技,今年地里用上‘测土配方施肥’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两项技术,家里三分之二的地都变成了吨粮田。要是还按老法种田,哪有这么高的产量?”扎赉特旗好力保乡好力保村村民付春国说起地里的那些事儿,笑容满面。
“原来是‘粪大水勤,种地不用问人’,现在施肥是缺啥补啥,又降成本又增产量,种地越来越省力省心了。”老付笑着说。
好力保乡水田村村民冯坤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今年他成了全村人眼红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他施对了肥,尿素使用量减少将近三分之一,产量却提高了5%。最让村民们羡慕的是,他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1斤多卖了2毛钱!
冯坤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我带领其他11家农户放弃了之前种的06-19水稻,改种了稻花香7号,1000亩‘稻花香’亩产达到1200斤!那配方施肥真是立了大功,既壮杆又增粒,空瘪子少了,还不倒伏。”
“几年前,大家都说扎赉特旗的土地是饱和田,靠种地赚不了钱,如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挖掘了增粮潜力,10年的时间全旗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了6473元,好力保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更是突破了万元。”扎赉特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刘刚辉告诉记者,“今年,扎旗8万农户改变了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种地方式,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让410万亩耕地按照‘处方’全部吃上了‘营养餐’,亩均增产粮食70斤,1亩节约化肥5公斤,全旗增收节支就是10个亿。再加上良种良法的推广,全旗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000斤,增产25%。”
“过去1家最多能种50亩地,现在1家种5家的地轻轻松松,从前浇7遍水都没有现在浇5遍水产量高!”好力保乡五道河子村“资深科技迷”杜文义告诉我们,如今种地打的都是“科技组合拳”,地里增产,农民增收。
“作为产粮大县,我们扎旗也很自豪,11年的时间,粮食总产量从8亿斤增加到45亿斤。”刘刚辉说。(记者王国英 胡日查 实习记者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