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秋收·看黍谷归仓廪】听“老把式”们讲增产故事
 

  从“粪大水勤,种地不用问人”的老观念,转变成“照方抓药,地里缺啥补啥”的新思路;从沿续多年老品种不换的种植习惯,到迎合市场开发田间新品种;从简单的靠天吃饭能收多少是多少,到打出增产增收科技“组合拳”———兴安盟扎赉特旗种田“老把式”们的增产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家的耕地是三等地,跟着科技人员学科技用科技,今年地里用上‘测土配方施肥’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两项技术,家里三分之二的地都变成了吨粮田。要是还按老法种田,哪有这么高的产量?”扎赉特旗好力保乡好力保村村民付春国说起地里的那些事儿,笑容满面。

  “原来是‘粪大水勤,种地不用问人’,现在施肥是缺啥补啥,又降成本又增产量,种地越来越省力省心了。”老付笑着说。

  好力保乡水田村村民冯坤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今年他成了全村人眼红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他施对了肥,尿素使用量减少将近三分之一,产量却提高了5%。最让村民们羡慕的是,他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1斤多卖了2毛钱!

  冯坤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我带领其他11家农户放弃了之前种的06-19水稻,改种了稻花香7号,1000亩‘稻花香’亩产达到1200斤!那配方施肥真是立了大功,既壮杆又增粒,空瘪子少了,还不倒伏。”

  “几年前,大家都说扎赉特旗的土地是饱和田,靠种地赚不了钱,如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挖掘了增粮潜力,10年的时间全旗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了6473元,好力保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更是突破了万元。”扎赉特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刘刚辉告诉记者,“今年,扎旗8万农户改变了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种地方式,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让410万亩耕地按照‘处方’全部吃上了‘营养餐’,亩均增产粮食70斤,1亩节约化肥5公斤,全旗增收节支就是10个亿。再加上良种良法的推广,全旗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000斤,增产25%。”

  “过去1家最多能种50亩地,现在1家种5家的地轻轻松松,从前浇7遍水都没有现在浇5遍水产量高!”好力保乡五道河子村“资深科技迷”杜文义告诉我们,如今种地打的都是“科技组合拳”,地里增产,农民增收。

  “作为产粮大县,我们扎旗也很自豪,11年的时间,粮食总产量从8亿斤增加到45亿斤。”刘刚辉说。(记者王国英 胡日查 实习记者高敏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