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川县上秃亥乡东土城村,白墙红瓦、焕然一新的“小洋房”让人耳目一新,村民温亮领着记者参观了自己的新家,客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和过去旧房卧室客厅不分,进屋就见大炕的农家房舍有着明显的区别。“现在的新房和城里的房屋结构没有多大区别,而且我们还家家都有大院。”温亮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他们老俩口,政府在院子里还为他们规划了大棚,他准备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在大棚里种植食用菌。
东土城村包括3个自然村,户籍户数243户,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建设综合群众意愿,按照“异地迁新、拆旧建新、翻旧如新、街巷全新”的改造原则,达到覆盖全村农户,目前已有170户人家和温亮一样住进了新房。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今年东土城村还新建了84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院、1200平方米文体休闲娱乐广场、改造了村内剧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等。
清水河县在人们的记忆中是自然条件恶劣,沟壑纵横,土窑破旧,群众生活条件很差。但如今当你走进宏河镇一间房村时,你对清水河县以往的印象马上会被颠覆——平坦的柏油路,一栋栋窑洞风格、灰白相间的小别墅,别墅不远处是一座座现代厚墙体大棚。这么好的房子是谁花钱盖的呢?原来,这是为搬迁农民修建的房子,为改善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条件较差的自然村实施就地搬迁时,修建房子的资金,政府出三分之二,农民个人出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农民只花四万元左右就住进了小别墅。
一间房村常住人口643户2530人,按照“十个全覆盖”要求,一间房村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一是建设具有窑洞风格住房218套,其中配套建设32套互助幸福院,将附近生存条件差的自然村就近搬迁。二是将其他不搬迁的自然村全部实施就地改造。三是配套建设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四是引进企业建设蔬菜基地和肉羊种羊繁殖基地等。
无论是东土城村,还是一间房村,无论是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举全市之力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加大了项目推进力度,而且加大了资金保障力度,使首府“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指导原则,我市制定了全市965个行政村的总体实施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2014年计划实施350个村,主要是行政村所在地的自然村,其中新农村示范村95个。目前350个村已全部开工,街巷硬化、危房改造、文化室、卫生室等已完成工程量的75%。据了解,首府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共需要资金约110亿元,今年市及旗县区两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配套资金已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市级已经下拨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各旗县区整合“一事一议”等各类农口资金,投向“十个全覆盖”工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和质量进行督查,确保了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