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键响了,说明需要送水、送奶、换煤气等上门服务;红键响了,说明遇到突发疾病或火灾等险情——呼叫中心一边在电脑上处理呼叫人姓名、地址、病史等信息,一边立即投入行动。目前呼和浩特市使用这种“电子保姆”的老人有2000多户。这是呼和浩特市政府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记者3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获悉,“十二五”以来,内蒙古累计投入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亿元,通过推进养老服务重点工程、强化养老服务模式改革,让老年人颐养天年。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厅长兰恩华介绍说,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推进困难老人救助、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等重点工程,并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多元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当前,内蒙古“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年人均6670元和3643元,保障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城市低保老人保障标准月人均472元,农村牧区标准为年人均3229元,保障水平均居全国第六位。真金白银使老年人既有物质帮助,又有精神慰藉。
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全区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相继建成综合福利园区,建设养老床位3310张;81个旗、县建成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养老床位1.48万张;629个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立养老床位9400余张。城镇“三无”和社会老年人供养问题正逐步解决。
由于地域差异较大,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多元发展。老牌工业基地包头市以城市养老为试点,搭建为老服务平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孵化建立为老服务组织,积极引进、培育、发展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空心村”现象较突出的乌兰察布市以农村养老为试点,将多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建设以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为重点,区域性敬老院和养老服务站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拥有较多牧业旗县的锡林郭勒盟主要以牧区养老为试点,以特色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等为抓手推进养老服务模式改革。较富庶的鄂尔多斯市以社会化养老为试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一些地方护养结合的“养老院体验店”受到老年人青睐。包头市青山区投入使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所,在建7所,投入资产价值690万元、资金290万元,通过承包、租赁、合伙等形式转型升级,更多社会中介机构、家政服务、物业公司及社会组织加入进来。在对工作人员,以理发、家政、足浴等日常项目“养人”同时,对老年人,以集体操、听讲座、看电影等活动项目“留人”,以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项目“聚人”,吸引了众多老年朋友。
兰恩华说,今后内蒙古将扩大养老服务市场规模,重点扶持老年生活用品、医药护理、文化娱乐、宜居住宅、休闲旅游和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营造全面开放、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钱春弦、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