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强化收入征管,加强税源监控,完善督查机制,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努力实现增收。未来几年,随着我市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的落地开工、达产达效,以及新区、物流园区的建成和五荒拍卖的推进,财政收入将实现较快增长。力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增长10%,到2017年达到7个亿。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国家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利好政策频出,为争取资金提供了政策依据。牙市将继续加大争资力度,深入研究转移支付的分配办法,密切关注国家、自治区经济和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主要从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资金缺口、棚改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等方面争取资金。
三是全力支持融资工作。与投资企业及金融机构展开多方面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渠道融资解决资金问题,以补充我市财力不足,缓减财政困难,保证重点支出,增强财政保障支撑能力。
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旅游景区、兴安新城棚改新区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道路交通等投资环境,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高产业集聚能力。
五是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我市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扩大财政担保贷款规模,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基础上改制组建的普祥融资担保公司,每年新增担保贷款3亿,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
六是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大力支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每年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节水增粮1万亩的农业开发任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七是加大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向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范围,提高标准,确保社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继续加大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投入,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