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亮丽风景线 > 最新动态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亮丽风景线】包头: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原标题: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包头市石拐区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区纪实

  位于大青山腹地的包头市石拐区,依煤而建,缘煤而兴,煤炭开采历史近300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石拐区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21世纪,因主导产业缺失,这里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地质灾害频发,财政税收锐减……石拐区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发展困境,2011年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地区。

  破解“资源诅咒”,资源枯竭城市实现转型发展几乎成为世界性难题。

  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石拐区重新审视自己,积极探索生态立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的兴区富民发展路径,其转型发展战略愈加明确。

  在涅槃中重生,实现由“黑”到“绿”的嬗变。经过艰辛努力,一个崭新的石拐呈现于世人面前,为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探索出了“新样板”。

  “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打造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具体到石拐区,就是通过生态立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不断推进富民兴区进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石拐,让广大群众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石拐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石拐区区委书记雪松说。

  构建“四化”人文生态系统

  初秋,沿石拐区主干道——脑包公路向大山中穿行,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山坡上草木茂盛,黄刺玫和杜松挺立,河沟里、山脚下,成片的幼松和灌木在微风中摇曳,绵延不绝。

  同行的石拐区林业局副局长王佐很自豪:“就要完工的包头至石拐一级公路,将与脑包公路相连,形成近50公里的绿色长廊,横贯石拐……”

  “‘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屋建瓴的定位,让我们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如今,生态立区的理念在石拐已经深入人心。”雪松说。

  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大幕渐次开启:持续推进围封禁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07万亩降低到7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8.9%增加到32%,位居包头市第一,林草覆盖率达到65%。

  “石拐区干旱少雨,属于土石山类型区,我们下大力气进行三级提水,保证苗木成活。”顺着王佐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画有祥云图案的大水罐伫立在山顶。“这样的水罐每个山头都有。看那边,树长起来了,泥沙也固住了。沟里的采砂、洗煤厂清理后,地下水位上升了,沟底又重现溪流了!”看着山体断面上覆盖的青草和树木,王佐笑了。

  2013年,石拐区果断取缔污染环境的“十五小”企业及采砂、洗煤厂80多家,随即投资1.2亿元对老区的工业园区进行脱硫、污水处理改造,结束了“满沟烟雾满坡秃”的历史,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89天。

  去年10月,石拐区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打造生态环境示范工程。“我们要建成辐射北方地区的种苗基地,实现打造‘美化、香化、彩化、文化’四化人文生态系统的目标。”副区长王金龙介绍,今年引种了以丁香植物为主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189种,初步建起了适合半干旱地区环境的快繁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石拐区生态立区奠定了基础。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