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二连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二连浩特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内蒙古新闻网  14-11-14 10:55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二连浩特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二连市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我市以设施蔬菜种植为突破口,通过加快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和基地建设、增加种植产品种类,加强流通领域建设,蔬菜产业化发展已初显规模。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格日勒敖都苏木赛乌苏嘎查总耕地面积1050亩,现有简易大棚149个,暖棚50个,露天种植面积400亩,蔬菜年产约1000万斤。大田主要种植圆白菜、白菜、芥菜、油菜、茼蒿、菠菜、西瓜等,每亩地年产蔬菜约1万斤;简易大棚及暖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菜花、油麦菜、油菜、生菜等,简易大棚每亩年产量约2万斤,暖棚每亩年产量约4-5万斤。

  自2007年以来,我市“菜篮子”工程共争取自治区预算内资金660万元,蔬菜种植产量提高一倍,新建、改善蔬菜大棚110个。同时,为稳定蔬菜市场,保障农民手中蔬菜价格,二连浩特市利民农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赛乌苏嘎查已建设一座2万吨的恒温保鲜库,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今年绿丰农牧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新建一座1400平方米的恒温仓储库,容量约1.1万吨。同时,两家预计今年将新建日光温室共28座,占地面积58亩,蔬菜年产量140万斤。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市蔬菜种植基地每年都在不断完善设施、新建大棚,但是蔬菜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尤其在入冬以后,基本依靠外地蔬菜,现有规模也不及其他同级城市,未能利用口岸优势进行出口,基地还未培育成型。针对当前现状,需要对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特别是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主攻目标、发展重点、扶持措施、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加科学的合理地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发展任务。

  (二)蔬菜生产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缺乏竞争力。在无公害蔬菜生产环节中,绝大多数属分散的自产自销的家庭经营模式,虽然有一些“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但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弱,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购销关系或松散联合层面,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加之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粗放、加工增值链条短,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少,规模小,蔬菜交易无品牌效应,流通不畅。同时一些经营蔬菜销售的企业,缺乏注册商标和知名品牌,影响了产品竞争力,制约了无公害蔬菜产业的有序发展。

  (三)流通体系不健全,市场供给稳定性不足。“菜篮子”产品大多为鲜活产品,运输与销售都需要一些特殊条件和特殊环境。尽管近几年我市在交通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对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平抑物价,提高市场的供给能力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由于产地与市场终端相隔较远,产地生产的供给能力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给运输和中介机构的经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缺乏一个长远的指导计划,本地生产受市场的影响非常直接,价格高时,一哄而上,价格低时,一落千丈,种植销售不接轨,农民的积极性很难稳定。我市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还缺乏一个完整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发展方案,亟待将种植、流通、市场三个要素由相互对立转变为相互支持,真正实现“菜篮子”工程持续、稳定发展。

  (四)产品检测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市的无公害蔬菜检测仅针对出口蔬菜,赛乌素嘎查蔬菜种植基地至今未设置蔬菜质量检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赛乌苏嘎查仅利民农畜产品有限公司蔬菜大棚种植的蔬菜被自治区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蔬菜。由于缺乏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造成优质蔬菜产品和农药残留超标的不合格蔬菜产品一同流入市场,消费者无法辨认,无法区分,更无法体现无公害蔬菜产品的优质优价,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者的积极性,制约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五)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设施条件较差。长期以来,我市财政对蔬菜产业投入的专项资金极为有限,基本上是靠自治区预算内“菜篮子”工程项目资金支撑和维系。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培训方面没有经费保障,农产品交易、储藏保鲜、物流配送、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建设滞后。

  (六)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与规模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目前,赛乌素嘎查种植蔬菜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对菜农的培训不系统,菜农掌握的现代化、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知识甚少,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以人力栽培为主,仍然沿用家庭模式生产,限制了生产规模并妨碍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农作物在生长方面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和规范生产。缺乏蔬菜产业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订单生产、网上交易、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等经营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步伐缓慢,名优特精新品种较少,缺少能体现本地优势、打开市场销路、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导优势品种。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产销脱节,不仅菜农蒙受经济损失,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当前技术服务体系,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面广量大的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

  三、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及意见

  (一)科学合理推进蔬菜种植产业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进一步研究优化我市蔬菜种植产业发展思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规划科学可行,布局合理有序。根据我市特殊地域优势、气候环境、发展基础、市场需求和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和鼓励发展产地市场等,推进种植产业基地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加大投入,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各类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企业、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蔬菜产业扶持发展基金,扶持蔬菜产业快速良性发展。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重点扶持蔬菜种植产业基地建设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增加社会投入。充分发挥银行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发展蔬菜产业和建办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有偿投入的良性循环。多渠道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扶持补贴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快蔬菜种植产业基地的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现代灌溉技术,努力改善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三)强化市场培育,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一是加快蔬菜市场建设。合理规划建设蔬菜物流市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市场功能,逐步建成集规范交易、贮藏保鲜、产品收集配送、客户服务等于一体的市场体系。鼓励与扶持各类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扩建和新建一批蔬菜批发市场。引导各大市场、超市加强与赛乌苏嘎查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鼓励、支持“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场地对接”、“场企对接”,强化产销衔接。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拓展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它们在蔬菜流通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积极搭建蔬菜生产流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覆盖主要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及时为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信息化对称。三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蔬菜种植和供应平衡调节机制,避免总量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完善“菜篮子”产品储备体系,加强“菜篮子”产品基地储存和活体储存,实行动态库存,平衡市场供求,维护市场稳定。

  (四)强化市场检测,着力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政府检测能力建设,鼓励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形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检测参数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无公害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建立种植产地监测网络,合理设置监测站,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检测人员,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适时对菜农补贴。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自治区“菜篮子”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带动地方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升级改造适应我市特殊气候环境的蔬菜大棚,加大对菜农的补贴,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打造良性健康发展的蔬菜种植产业基地。

  (六)强化科技推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加强我市的蔬菜科技推广任务,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学习考察工作,更新充实专业技术知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采取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一批科技能人和种菜能手。引进专业合作组织,培养农业龙头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创办无公害蔬菜科技园区,大力引进和推广适销对路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提升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加强蔬菜采后优质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分级包装上市,促进蔬菜深加工转化,研究开发丰富多彩的加工制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我市特殊气候、零污染环境资源、蔬菜产品品质好的优势,推行标准化生产。

  (七)优化投资环境,走无公害蔬菜产品精加工之路,延伸产业链。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积极探索建立蔬菜种植产业科技园区,着力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植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增加其附加值。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责任编辑 魏莉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