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个村。三十多年前,前进村是沟壑纵横、土地荒芜、人均持有粮不足几十斤的穷山村。改革开放以来,穷山村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物质生活的富足并没有让前进村停下前进的脚步,村里充分利用原始积累,依托现有生态资源,绘就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产业兴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作用突出”的美好图景。
走进前进村,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整洁通畅,一棵棵树木枝繁叶茂,整个村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一片祥和的景象。前进村现有土地面积933公顷,经过十几年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林木面积已达52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5%。十几年来,前进村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并重,在村庄各种绿化树规范整齐,像一个个卫兵把守在道路两侧。在山上各种果树一应俱全,一年四季花果满山。在山下设施林业建设如火如荼,一栋栋温室大棚整齐肃立,棚内栽植火龙果、蓝莓、桑葚等名优果品,棚外栽植苹果、寒红梨等大田果树。再造秀美山川,是前进村十几年来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
前进村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进村就有远近闻名的什大分大口唠子剧团,每年到赤峰周边地区巡演,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现在的前进村,随着锦绣山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成,桃花节、杏花节、采摘节、果蔬展示会等都按期承办,前来观看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前进村的农民艺术团还与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共同举办过两次大型文艺晚会,村农民艺术团还曾赴北京和呼市演出,受到了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的高度评价。前进村是自治区老年活动第一村,每当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人们翩翩起舞自享其乐。每到农闲季节茶余饭后村民文化中心就成了人们的乐园,万册书库、乒乓球室、棋牌室、报刊室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从治山起步到林果起家,从生态建设入手到生态旅游强家,前进村可谓经历了无数次的抗争与拼搏。如今的前进村,农牧林果多链条产业齐头并进,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前进村的3000头奶牛养殖基地,日产鲜奶25吨,成为伊利集团重要的合作伙伴,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200公顷现代采摘园,主栽大枣、家杏、苹果等十几个果树品种,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来此游玩采摘,产业收入逐年攀升。100公顷设施林果基地,主栽火龙果、桑葚等名优果品,通过农民合作社经营模式,400多户从中受益,人均增收10000多元。拥有集特色养殖、种植、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前进印象”农家乐一处,人们在游玩采摘的同时,感受东北人家的餐饮快乐。
经过几代前进人的不懈努力,前进村生态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变成了花果山,野生物种由单一走向多元,各种山花野草遍布林间,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如山兔、野鸡又隐现于林中。十几年来,前进村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网格化、设施林业建设标准化、林果节水灌溉自动化。由于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群众的保护生态意识逐渐增强,植树造林积极性和保护环境意识逐渐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实惠、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村里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集中、从粗糙到精细的华丽转身,规模养殖异军突起,生态建设远近闻名,设施林业地区典范,可以说前进村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前进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设施林业建设已成为全市乃至自治区的亮点,每年来前进村参观学习的人应接不暇,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领导也多次来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前进村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村”、“全国法治示范村”、“全国农民文化教育先进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还曾被评为自治区级“四星级文明村”、“十佳文明村”、“老年体育工作第一村”以及“赤峰市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总支被评为“赤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