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日攻坚”的探索奋战,到第二年“春季会战”的奋勇争先,再到“秋季会战”的收获和感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使每一位参与北梁棚改干部的心中都有太多的收获,也有讲不完的感慨之言,与群众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夜,让他们结下了深深的“北梁情怀”。
河东镇刘柱窑村第五片区征拆任务的提前完成,让片区的拆迁干部们终于满意地松了一口气,看着不久前还歪歪斜斜挤在一起的破旧平房,如今变成了大片的空地,想着北梁百姓的生活因为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想到在不久的将来,眼前这些小组的成员们将各奔东西,各自回到原单位从事原来的工作,在本应该开心喜悦的聚会上,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些伤感。
“一年多的时间,对于我们仿佛就是一场电影,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与居民讲政策、到居民家中登记、带领居民办理手续……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我的小组也在不断地成长,变得更加团结,成员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每一个人都舍不得这片土地,舍不得北梁居民。”片区组长王亚峰发自肺腑地说。
自从参与到北梁棚改工作中以来,王亚峰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的耐心和沉着,而这也是他做好动迁工作的重要法宝之一。作为一名市派干部,从刚开始的普通小组成员,到如今的片区组长,下的辛苦、用的心,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得到。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位组员,小组成员之间也变得更加团结。
60多岁的王大爷是刘柱窑村的老住户了,对人总是和和气气的,可就是面对征拆干部的时候,总是不客气,面对一遍遍上门做动员的工作人员,不是大门紧闭就是冷眼相对,几乎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领教过王大爷的“厉害”。多方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王大爷有一个儿子因为欠下了高额债务,还把房本抵押给了债主,儿媳不满对王大爷百般刁难,面对拆迁,王大爷心里拿不定主意。“帮,情况越复杂我们越要帮,问题就要从最难处解决。”组长王亚峰说。一方面不断做王大爷的工作,另一方面联系债主,同时再做儿媳妇的思想工作,把几方约在一起商量解决办法。经过不断调解,王大爷不光如愿拿到了拆迁补偿款,还解决了债务问题,激动不已。“真的谢谢你们这些党的好干部,你们个个都是热心肠,又耐心,还有办法,能遇上你们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对于王亚峰和小组成员来说,难以忘怀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用小组成员胡彦茹的话来说:“每一户北梁居民身上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能有这样一段经历是我们的荣幸,再苦再累都值得。”
“和我一样,每一个干部都有自己独特的北梁情怀,可以说,北梁就是我们第二个家,居民就是我们的家人。”王亚峰说。离片区不远的一栋居民楼里,王亚峰为了工作特意租下一间小屋,平时工作晚了就在这里住下。如今虽然征拆工作已经完成,但这个小屋却成了小组成员来北梁转一转,交流经验,回忆过去的“根据地”,他们经常来看看还有没有居民需要帮忙。“终究还是和北梁的感情深,这段北梁情怀放不下、解不开,每一位居民的笑脸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为北梁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王亚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