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12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得到大力扶持
 

  原标题:呼市12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得到大力扶持

   玉泉区西地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从2006年开始,呼市财政局、民委连续多年下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余万元,为西地村实施了低压节水灌溉工程,兴建育苗温室,通上自来水,实现了水泥路进村……如今的西地村从当初小黑河镇最落后、最贫穷的村子跃升为玉泉区最有活力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呼市民委副主任王慧明介绍,呼市共有少数民族聚居村125个,“十二五”以来,呼市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第一要务来抓,从财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大了对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散杂居村的扶持。

  从2010年至2014年,呼市共争取自治区、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4635万元,实施了各级各类项目320多个,全市12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有89%的村通上了柏油路和水泥路,总里程达到867公里;100%通了电、电视、广播,有90%以上的村通了电话;人畜饮水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绝大部分通了自来水。

  同时,呼市坚持“优先、重点”的指导思想,以办好民族学校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民族教育发展。在青少年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打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基础;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学校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城市民族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5年里,呼市民族工作部门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资金近2100万元用于改善各级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市37所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均享受到这些项目资金的优惠。

  此外,在呼市四区及城关镇扎实推进社区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依托全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之中,健全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和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信息台账。在玉泉区清泉街、回民区吕祖庙等城市社区设立“民族之家”,组织社区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学习,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创业就业、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特困救助等方面提供均等化服务,形成了基层民族工作“各个环节有人管、网格辐射无盲点”的工作局面。还开展少数民族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举办少数民族妇女月嫂技能培训班,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记者 贾永强 通讯员 张守敏)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明年就达产
技能培训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