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走进巴彦浩特镇,树木依然繁茂,营盘山上林涛叠翠,楼群小区风格各异,花园广场雅静美好。
清晨,漫步在幽静的公园里,花香阵阵;入夜,街景流光溢彩,运动爱好者在公园里、广场上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巴彦浩特镇致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轻松、更加美好的生动写照。
小而精 让城市发展“张弛有度”
“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良好的市容市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硬件和重要体现。阿盟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巴彦浩特城市总体规划,对巴彦浩特实际情况认真剖析,提出了适合的特色发展模式,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巴彦浩特围绕“一心双城多团组”,即生态核心,东城西城,物流加工组团、汽贸加工组团、物流创业组团和旅游度假组团的规划结构,张弛有度地推进着建设步伐。实施了“引气引水入巴彦浩特”、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等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增绿、引绿,打造城镇景观新面貌,建设城镇的“绿廊”“绿肺”,打造“百米见绿、千米见园”的宜居环境。通过街道综合改造、路网改善、人文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综合面貌。开展住宅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同步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居住小区的使用功能,提升新建住宅小区的品质,满足个性化、人性化的需求,由“居有所住”转为“住有所优”。
小而美 让城市散发迷人魅力
“现在的巴彦浩特是一天一个变化,宽阔的道路,明亮的街景,亭台楼阁、假山游园,与绿树相映成趣,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我们的心情也舒畅。”采访中,正在新世纪广场散步的巴彦浩特居民何燕芳告诉记者。巴彦浩特城镇化建设让人倍感亲切、温馨,生态小城的居民生活也更加惬意、舒适、幸福。
昔日的荒山秃岭,变身为人们休闲的绿色游园。在巴彦浩特的巨变中,营盘山的焕然一新,让每个居民惊叹。这里优美的环境不仅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晨练、纳凉,同时也成为外地游客一览巴彦浩特美景的最佳地方。白天在山顶散步游玩,饱览远近风景,呼吸新鲜空气,夜晚则可欣赏到巴彦浩特别样的夜景:各色灯光交相辉映、灿若星辰,令人无比沉醉。如今,每有亲朋来访,巴彦浩特生态园、营盘山景观公园都是必去之地。
今年在重点打造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的同时,对巴彦浩特红沟水库、生态园巴音湖、延福湖及健康湖等水体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景观改造,规划建设以扩大水面、增加沿湖亲水平台、木栈道及亮化、沿湖种植苗木为主,并对水体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景观整治。据统计,巴彦浩特绿地率24.6%,绿化覆盖率29.5%,人均公共绿地达37平方米。
小而特 让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忙活了一整天,晚上在家门口看看咱们老百姓自编、自演的晚会,这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几乎每天,晚饭过后,家住巴彦花园小区的蔡阿姨便早早出门,和街坊邻居们一起到巴彦浩特多功能体育场观赏精彩的演出。
随着巴彦浩特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消夏活动逐渐成为陪伴群众感受夏日清凉的一道必备“大餐”。为了不断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巴彦浩特大力加强了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阿拉善博物馆、图书馆、金色胡杨音乐厅、体育馆等一批文化场馆的相继建成,充分满足了全盟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巴彦浩特把文明城镇创建与加快交通、通信、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与推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最终让群众共享创建成果。(记者 张兆成 方弘 达古拉 通讯员 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