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4走转改主题竞赛活动 > 赤峰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转改大赛·调查】赤峰新亮点:建契丹辽文化之都
 

  原标题:赤峰要建辽文化之都

  继红山文化之后,赤峰又在蕴酿一个新的关注点:要建成世界闻名的契丹辽文化之都。

辽南塔 

描绘当年辽上京繁荣景象的《临潢赋》

  辽文化资源:

  “震撼”源自“唯一”

  作为辽文化发祥地,大辽帝国为赤峰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赤峰市旅游局局长闫辉用“震撼性”形容赤峰的辽文化资源:“终辽一世,统治中心始终在赤峰地区,因此赤峰境内辽代遗存丰富,出土文物甚多,使得赤峰的历史文化土壤特别厚实。”

  契丹辽文化之所以近年如此引人关注,与其和“盛唐文化”的承继有很大关系。据史料记载,大辽王朝建立后,历经209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辽境内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现存于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都城遗址、辽祖州祖陵遗址、后召庙、辽代真寂之寺等遗址,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辽三彩”传世瓷器,以及考古发现的“一国两制”政治创举,都是辽王朝辉煌历史的见证。

  “中国在海外有三个名称,第一个是汉朝时的赛瑞斯,意为“丝绸”。第二个是China,也意为瓷器。第三个名称就是契丹,这是俄语里的名称,包括东亚中亚都是这么称呼。”赤峰契丹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宇是江苏人,当初就是对赤峰的厚重的文化历史难以割舍才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而契丹文化一直是他心中的大爱:“内蒙古很大,但是同质化很强,一到内蒙古就是大草原,然后就是喝酒,第一天可以,第二天可以,第三天就烦了。所以内蒙古发展旅游,避免同质化成了关键。而在赤峰发展辽文化,就具有这种差异化的唯一性。”

  他所说的“唯一性”,到过赤峰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

  记者一踏入巴林左旗林东镇,就被扑面而来浓郁的辽代契丹文化气息所吸引。

  迎宾桥上的四座巨型文化柱栩栩如生,《一统契丹》《两制兴邦》等浮雕再现千年前的金戈铁马。走青牛桥,过白马桥,登上望京阁,小城内星罗棋布的辽文化景观尽收眼底。辽上京广场上,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铜像弯弓搭箭,跃然马上。馆藏1.5万多件文物的辽上京博物馆尽显大辽之风。石刻《临潢赋》、石刻浮雕《卓歇图》、浮雕壁画《契丹大帝》和以契丹文字、辽币图形为主的雕件等景观散布在各条街路,让人耳目一新。

  巴林左旗现已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819处,其中契丹辽文化遗存700多处,涵盖了整个契丹辽代时期。全旗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4处为契丹辽文化遗存。

  “在一个县域,能集中保留这样多种形态的辽文化资源,在中国是少见的。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巴林左旗的辽文化资源更具代表性、完整性、神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站在辽上京遗址上,巴林左旗旅游局副局长尤玉青话语间充满自豪。

  更难得的是,这种相较其他城市开展辽文化建设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还广泛存在于赤峰宁城、巴林右旗等其它旗县。

  这种独有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也为赤峰加快发展特色辽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赤峰辽文化资源具有垄断性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发掘整理历史文化,为辽文化产业发展注入魂魄。而文化与旅游联姻,才会让赤峰实现由‘卖山水’到‘卖文化’的嬗变。”为发展辽文化产业,闫辉近年来可谓是走哪儿呼吁到哪儿。

  闫辉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论述。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充分发掘自身拥有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时代发展使然。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