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海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杨玉刚: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内蒙古新闻网  14-11-28 16:08 打印本页 来源: 乌海日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全市就业创业优秀个人杨玉刚

  初冬时节,地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不少庄户人都闲了下来,乌海市宏源种养殖公司负责人杨玉刚却没有像其他庄户人一样享清闲,而是忙着清理、翻耕、平整土地,为来年春耕作准备。

  “我刚来乌海时才30岁,现在已经45岁了,你看,头发都花白了。”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杨玉刚感慨万千。

  “我是农民出身,对于土地总有一份感情。”杨玉刚说,“早在1999年,我就和巴音陶亥农场(现为万亩滩村)签订了面积600亩的土地承包合同,合同期限为30年。”

  杨玉刚承包的这片土地却不是什么肥美沃土,2000年以前,万亩滩村大量滩地、盐碱地都处于撂荒状态,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看着让人心疼,我就琢磨着选这地方开荒创业吧。”杨玉刚说。

  合同签好了,但如何经营好这片土地又成了难事儿。杨玉刚开始拜访有经验的专家,先后投资188万元用于农田及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

  “搞农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刚开始那几年,因为土地不好,也掌握不住这儿的气候,水稻收成很差,一度想要放弃,但后来一想,别人能干成的事儿我一定能成,于是在家人支持下,我慢慢地摸索出了种植水稻的门道,水稻产量逐年提高。”

  “2009年,我注册成立了乌海市宏源种养殖公司。紧接着建了总面积400平方米的大米加工厂、仓库,购置了大米加工设备,累计投资达到305万元。”杨玉刚说。

  杨玉刚的决策是正确的。万亩滩村农户以前一直种植玉米、小麦、油葵等旱作物,但由于土地条件差、保苗率低、长势弱,生产效益增长缓慢,而宏源种养殖公司在土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种植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优于旱作物,极大地激发了万亩滩村农户改种水稻的积极性,2013年万亩滩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700亩,占地比重达40%以上。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杨玉刚也遇到了资金问题。“2013年,我从市就业局申请了50万元的创业贷款,在稻田里示范养殖了20亩螃蟹。今年又申请贷款60万元,这两笔钱,对我帮助很大,尤其是在购置农业机械、资金周转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现在,稻田养蟹每亩纯收入1300元,加上水稻每亩纯收入500元,每亩共计盈利1800元,同时,稻田养蟹也拓宽了农户的增收途径。”杨玉刚说。 “丰厚的收入让周围农户对种植水稻养螃蟹兴趣浓厚,2014年,公司稻田养蟹达400亩,农户们致富了,我们也发展了。明年如果你来正好赶上,老乡们还能请你吃螃蟹呢!”杨玉刚高兴地说。(记者 刘春霞)

[责任编辑 李珍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走上公益岗位
微心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