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六大工程”这一公安重任,全面提升社会面治安防范水平。
(一)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的办证大厅全面启用,首次设立出入境窗口。仅此一项,每年为群众节省开支30余万元;二是加快推进装备建设。五原县公安局先后投资100余万元购买了移动警务车和电瓶巡逻车及防爆盾牌等警用装备,购买了先进的刑事技术装备,极大提高巡防及现场勘查的能力。三是加快社区警务室建设。目前共新建社区警务室12个,标准化警务室5个,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警务室”。
(二)创新巡逻防控机制,实现街面防控常态化。
今年,五原县公安局推行对接式网格化巡逻机制,实现街面巡防全时空、全方位覆盖。一是组建“交巡合一”的巡逻处警组开展24小时武装巡逻。二是特警大队在重要部位的周边不定时车巡步巡。三是城区派出所分时段在各自辖区内开展巡逻。四是在社区实行警用电动车巡逻。五是充分发挥“红袖标”和义务治安巡逻员作用巡查巡防。从而形成全面覆盖、整体联动的巡逻防控网络。
(三)加快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步伐,增强视频监控的实战能力。
在五原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800余万元的城区视频监控网建设已于10月开始投入使用。工程完全投入使用后,可实现五原城区主要地段的全覆盖。
(四)强化出入城治安卡点建设。
为了筑牢全县治安防控的铜墙铁壁,积极自筹资金建立11个治安堵卡点,并为每个堵卡点民警配发武器及防弹衣等警用装备,更好的提高了防控能力和实战效能。
(五)加强公共安全防范力度。
一是加大危爆物品管理力度。截至10月份,共检查涉枪涉爆单位190余次,发现整改隐患40余处;2014年3月份,城郊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开展日常入户走访中获知线索,隆兴昌镇贺某某有非法购买、运输、制造、储存爆炸物品嫌疑。从4月14日开始,全局多部门联手历时3个多月成功破获这起特大非法制造、运输、买卖、储存爆炸物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缴获爆炸物品原料硝酸铵41.7吨。2014年11月7日,禁毒民警下乡途中发现有人持枪打猎,民警将其擒获,随后予以了刑事拘留。二是加大重点单位、场所检查指导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了重点单位安全大检查,督促落实了重点单位内部的安全负责制度和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了重点单位内部防范管理。三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力度。紧密结合全市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组织集中开展消防重点单位、场所安全检查工作40余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70余处,责令停业整顿10余家。
(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力度。
大力完善“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协调居委会等成员单位形成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格化。
紧紧抓好“四项警务创新”这一核心动力,不断提升服务全县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户籍业务管理服务水平。
2014年推出以派出所为单位,推行办理户籍“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所有审批、签字等手续的全部由户籍民警代办,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只需到辖区派出所提供手续后,在家中坐等电话通知即可,非常方便。2014年户政部门共办理各类户籍证明、手续19000份,注销双重户口2950人。
(二)创新警务机制,打造360秒出警圈。
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在城区形成8个360秒出警圈,做到整体联动,快速反应。打造以两个移动警务室为基站,巡逻出警组为前沿的两个360秒出警圈;打造以5个城区派出所为出警点的五个出警圈;打造以局机关为中心,以一线实战部门人员为接处警力的出警圈。8个出警圈联勤联动、互为补充、全面覆盖,可以快速处警。该警务模式运行至今,共完成群众求助556起,现场调解治安案件390余起,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6起,现场查获管制刀具16把,查获吸毒人员2人。
(三)开展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
在城区,推行城区社区民警进社区工作机制。要求各派出所要与社区居委会主动对接,将派出所所有民警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警务实行“三二”工作法,即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三日,在派出所内工作两日。以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将警力前置,更加贴近群众。
在广大农村地区,则推行公安派出所“所长见社长、民警进农户”工作法。按照要求,农村地区派出所长平均每周至少进村入户见2名村社长,每年至少见本所管辖区60%以上的村社长,两年内必须做到与村社长全部见面;民警平均每周至少入农户10户,一年入户率达到辖区50%以上,两年完成全部入户任务。
(四)加强监管场所管理服务水平。
在全市监管系统率先安装了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报警系统,实现了与武警同监所警戒“双向监控、双向管控、双向监督”的新型勤务模式。通过严密管理,保持了监管场所连续16年“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