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硬化、行路亮化、村庄美化、庭院净化、外墙文化、沟渠绿化、产业优化、健身普化、品德善化、管理量化,走在敖汉旗的乡村水泥路上,常常会看到白墙黛瓦、景观花树、整洁农家、休闲广场的新气象。这里的群众说,是新农村建设让乡村旧貌变新颜,让百姓从心里乐开了花。
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大困难是庄稼秸秆的乱堆乱放问题,不仅造成村容村貌不整洁,也带来了火灾隐患。四家子镇引进了科瑞新能源秸秆加工项目,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公司专门从事秸秆压块燃料和秸秆生物饲料生产,解决了周边10个村4万亩耕地秸秆回收再利用问题。新惠镇高家窝铺村秸秆转化项目通过“支部+扶贫互助社”的模式运行,萨力巴乡安家胡同村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形式办起了秸秆转化加工厂,集中生产颗粒饲料和颗粒燃料。四家子镇党委书记国华说,农村地里的剩余秸秆不再烟熏火燎地烧掉了,变废为宝成了清洁能源和养殖饲料,既延长了产业链条,又促进了“APEC蓝”,最直接的是减少了村庄柴草垛,一举多得,百姓拍手叫好。
敖汉旗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是街巷硬化,贝子府镇后坟村不仅主街巷硬化了,而且户户之间也都通上了水泥路,虽然各户出了点儿资,但依然让群众十分开心:“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我们可真走上溜光大道啦。”据统计,全旗嘎查村街巷硬化36个村、140公里,均超出自治区下达32个村、105.7公里的指标任务。
有了道路硬化的支撑,村庄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就有了依托。四道湾子镇二道湾子村的老百姓,已经有96户320口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各村新颖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建设,一墙一风景,一墙一创意,在扮靓美丽乡村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百姓的文化生活。每到夜晚,农民自发地组织起秧歌队,踏着鼓点尽情地舞起了欢快的东北大秧歌。
新农村最大的保障是要有产业支撑,让农民富裕起来。四家子镇热水汤村的“小米饭”农家院,依托热水资源发展“农家乐”,引领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老虎山村利用青龙山、祥云寺发展旅游业,利用万华铸件等企业发展矿山冶金业,部分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规划了特色养殖与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种植、工矿产业、经济林种植4个产业发展区域。新惠镇高家窝铺村支部书记魏成友说:“农民住得好,生活环境好,再加上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乐才怪。”
2014年,敖汉旗对36个行政村集中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总投资19721.79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247.53万元,目前完成危房改造2.04万户,完成安全饮水8个村16399口人,完成标准化卫生室43所,农牧民常住人口基本实现低保、医保应保尽保,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9万人,占应保人数的90%,参合人数505931人,占全旗常住人口的99%。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与安全改造、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的覆盖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