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北疆先锋】喀喇沁旗新窝铺村:开出解贫“良方”
 

  原标题:新窝铺村开出解贫“良方”

  全村9600亩贫瘠的山坡地,人均4亩半薄田,年均收入不足1500元……为拔掉喀喇沁旗西桥镇新窝铺村的“穷根”,村两委班子确定了一剂解贫“良方”:一边发展高效农业,一边搞肉牛养殖,种植养殖“双管齐下”,为村民拓宽增收致富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新窝铺村2组宋金友家。说起今秋的收成,憨厚的老宋打开了话匣子:“今年虽逢大旱,可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金黄,一亩地能打900公斤。这都得益于村里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一亩地稳增500块呢。”为让旱地变成增收田,村里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打机电井30眼,建造蓄水池3座,于2011年在全镇率先实施玉米膜下滴灌1000亩。当年,高效节水增粮技术让百姓尝到了甜头,亩均增粮250公斤以上。今年,村里又多方筹资40万元,在没有机电井的5组和8组建造了一座5万方的蓄水池,让两村民组的2000多亩旱田喝上了“自来水”。目前,新窝铺村发展膜下滴灌面积65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67%。

  节水灌溉技术使新窝铺村实现了增收之愿,而发展养殖业又让村民走上了发家之路。经过多方考察“取经”,同时立足秸秆饲草丰富的实际,村里采取抓大户、建小区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以肉牛为主的养殖业。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2010年,村两委班子争取资金、协调贷款,与20户农户联合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带动100户农户以资入股。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建有标准化牛舍3700多平方米,存栏肉牛600多头。去年,村民王国民在村里的帮助下借贷26万元,购买30头育肥牛,预计年底前可出栏。“这些牛出栏后,能卖40多万元,还上银行贷款,扣掉合作社管理费,纯收入能达到10万多元。”看着膘肥体壮的肉牛,王国民喜上眉梢。

  旱地变水田,养牛赚大钱。如今的新窝铺村人均收入较7年前翻了6倍,村民们距离富足的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记者 徐永升 周建军)

[责任编辑 李珍 ]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再见,战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走上公益岗位
微心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